很多专栏作家和评论员在评论马华的时候,都是以第三方角色,多以谴责模式给予马华建议。笔者甚至在几天内,看到不同时评人在不同专栏,给出完全相反意见的“建议”于马华。与其说,这些建议是要给马华,不如说,是要给大众读者,而对马华毫无建树和意义,甚至完全没有顾及马华党员的感受。

笔者对马华的评论,就是逆著多数时评人的意见,给予读者另一个思维和角度,以更广的角度,甚至以马来西亚其他民族的角度来观看华人政治。

马华到底应不应该退出国阵?笔者认为,应该,也不应该。要厘清这模棱两可的答案,更实际的说法是—何时离开国阵,对马华和华社最好?

引述一个典故:春秋时期,鲁国和齐国开战。战斗当天,齐军率先击鼓冲锋,鲁军不动;齐军第二次击鼓,士气已开始下滑,鲁军仍静观;齐军第三次击鼓时已疲乏,这时鲁军才开始反击,一举大胜。这个典故出自于《左传.庄公十年》,名句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歇”。

马华退出国阵,要考量的点不是意气用事而已,是谋略和策略。谋略和策略,除了运气、人事、事故、国际变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时间”。这又与三国时期的“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同义。

马来西亚的华人,对行动党和希盟有怨气。差不多每一个对华社的承诺,和十几年来对马华的攻击,无一落实。现在,若询问任何一个希盟浅支持者,为何厌恶马华,除了“纳吉”,和“执政60年”,似乎已经没有了厌恶的理由。

承认统考、为赵明福平反、莱纳斯、华校师资、制度化拨款华校、大学入学种族相关问题、土著特权、增建新校批文、反贪反腐、华语的地位、极端主义政策、与巫统“盗贼”和“种族主义”结盟、汽油价、电费、马币贬值、国债翻倍、加重赋税、增加生活成本、增加商务成本等等,任何希盟对马华的攻击,希盟都没有一个做得比马华好。

反之,一马公司的TRX,东铁、宝腾吉利合作、一马组屋、中国的投资(过往被说成“卖国”)、隆新高铁、马新捷运(RTS),等一切利民政策,无一不是马华执政时期留下,且被批评的政策,被希盟无情邀功。

在这个前提下,浅希盟支持者迫切需要一个向希盟示威的理由。可能不是要撤换希盟,但就是要希盟对华社的承诺负责。然而,唯一强大的反对党—国盟,非但被他们厌恶,而且还有一定程度的恐惧。所以,这些浅希盟支持者,在恐惧的压迫下,只有含泪支持希盟,或者不投票,或者投给独立人士或小党,更或者投废票。

若马华退出国阵,则可以借助这个局势,扳回浅希盟华裔支持者的“愤怒票”。很多时评员,点到这里就“止”了。

然而,马华需要的,不止是华人的“愤怒票”。马来西亚只有40多个选区,是华人占较高百分比的。而这些选区的选民都是希盟的“铁粉”。今天的愤怒票,还是属于少数。马华还需要“商家”票源,马来票源,知识分子票源,教育分子票源,才能再次立足。

商家,教育和知识分子票源,有赖于魏家祥以及其他马华领袖近期在经济,教育课题的发声,马来票源则是国阵和马华领袖在马来社会的支持度(希盟严重稀缺的支持点)。

在这些支持度还不高的情况,马华需要“国阵票源”保持其最低支持度,是生死之战的根本。有了国阵底气,即使置于死地还可以后生;没了这个底气,且其他票源不够,则可能和其他曾经叱吒风云的中型政党一样,消失于历史舞台。

当其他票源被确认,绝对有机会在一定时间内超越国阵底气后,马华才方能果断脱离国阵,独立上阵。国盟,在2022年大选国会解散时候,才果断与国阵断联,用一个月的时间收集了马来愤怒票,纳吉票,超越国阵成为国会第二大联盟。

马华退还是不退?其实没有什么大悬念。底气不足,国阵可以为之撑著。即使不理想,还有东山再起。底气不足的情况退,则是“梭哈”(孤注一掷),倒了可能就起不来了。底气足了,退,则是以退为进,当获得足够华人议席,再商讨与国阵再次重组。换而言之,不是“退与不退”的问题,而是“何时为适”。
 

戴子豪

律师兼评论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