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日前在脸书撰写一篇文章《我从STPM的鬼门关死里逃生》,谈起我在2008年获得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成绩后,即便在100分满分中考取99.1的总积分,依然无法获得大学首三个志愿的事迹。我是经过无数次的上诉和争取,才得以圆梦,进入马来亚大学念法律系。

犹记得以前还有公共服务局奖学金(JPA)时,我成绩优异的小学同学无法获得奖学金升学后,也写了一篇文章《我爱国家,但国家不爱我》,最后选择到新加坡念书和工作。

同样的,我中六同届考试积分4.0满分的理科同学,没有获得马来西亚本地大学工程系的录取,反观却考进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工程系,毕业后在邻国工作生活,最后还放弃国籍成为新加坡公民。

无论是大学预科班,或是公立大学热门科系,随著优异生不断增加,造成僧多粥少,竞争越来越激烈,周而复始都在发生这些“被拒门外”的故事。

大学开始直接招生制度(SATU)后,难免会增加隐忧,到底大学是为钱办教育,还是会让热门科系的赛道更加拥挤?

我心中最大的疑问就是——到底大学直接招生制度(SATU)有无影响高教部大学中心单位(UPU)的收生数量?如果有,是否会吞噬STPM和大学预科班学生的升学机会?

我刊登了文章后,获得了和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直面交流的机会,而他给出的回答,解除了我心中的这个疑问。

我同时也看了马大校长在6月27日发表的文告,马大表示是在维持UPU的收生基础上,再从SATU增加额外学额,让愿意自费报读相关科系的学生报读,后者当然也必须符合入学标准和通过面试考验。

不影响UPU录取名额

让我以个人经验和得来的数据,一同来检视这个说辞是否成立?

我在2008年进入马大法律系,当时没有SATU,第一年新生是110位。

参考从高教部获得的资料,马大法律系2017年度从UPU录取134位新生,2018年则从UPU录取140位新生。

最新数据里,马大法律系在2024年的收生中,UPU录取的名额是153位。

以上,马大法律系通过UPU的招生,从2008年的110位,到2018年的140位,再到2024年的153位,显示了无论SATU直接招生多少名额,并没有因为有了这个制度,而成为一场造成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

换言之,报读相关科系的学额分配,在马大法律系的例子上,有了SATU并没有霸占UPU的位子。

我们希望让数字说话,如果高教部愿意释出完整的数据,无任欢迎;如果读者有其他相关的数字,欢迎提出。

其实,只要SATU不影响一个科系从UPU的收生数额,没有压缩一直以来保留给UPU的名额,我也不反对直接招生能为大学增加资源,加强教学质量,提升整体学术水平。

当然,这也提供那些不是在我国教育体制下考试的优秀学生(比如A-Level),多一个管道能进入本地大学就读。

同样的,这些增加的名额,虽然需要付费,其实也是给予一些在首次通关失败的学生,一个“二次机会”,在符合标准和通过面试后,就读属意的大学和科系。

说不定,有了这些关键的“二次机会”,我们保留的不只是一个人才,还是一个愿意留守为这片土地奉献的子民。

陈劲晖

执业律师,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和通讯部副部长特别事务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