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MeToo校园风暴越吹越盛,尤其是南马和北马均有独中传出性骚扰案,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原来校园性骚并非不存在,而是一直藏匿在暗角。
日前,董总发表声明向校园性骚扰受害者表达深切同情,重申“零容忍”的立场,并宣布将筹办系列性暴力预防教育讲座,邀请董事、校长、行政人员、班导师及教职员聆听专家分享。
董总的反应值得肯定,因为它传递出一个重要讯息:独中教育体系并没有忽视问题的严重性,也愿意正面应对。然而,光办讲座远远不够,因为讲座虽可以提升意识,却无法取代制度的保护。
一直以来,董总在新师培训课程中,确实已涵盖性教育与性别教育,强调师德与伦理,这点不容抹煞。惟,从这次的#MeToo校园风暴看来,我们必须坦承,当面对真实个案时,独中系统仍欠缺一套清晰、统一且具操作性的标准作业程序,而这才是真正决定能否保护和接住孩子们的关键。
其实,教育部早已在2023年11月3日推出了《教育部属下教育机构性不当行为管理指南》(Garis Panduan Pengurusan Salah Laku Seksual di Institusi Pendidikan KPM)。根据该指南,学校一旦接获性骚扰或性侵投诉,必须在24小时内启动应对措施,包括联系受害人父母或监护人,迅速处理、确保受害人安全,并展开初步调查。
此外,此指南也阐明,为了确保调查的透明与公允,校方需委任教员针对性骚扰或性侵投诉当调查教师,而受委者也不能和受害者、加害者、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有任何关系或私人利益。
尽管这套指南是为政府学校所制定,但同样可以为董总和独中系统提供重要参考。毕竟,孩子的安全,并不因学制不同而有高下之分。
性教育重要,但若缺少了制度支撑,就如同无牙的老虎。就好像教孩子游泳固然重要,可若孩子真的落水时,却没有救生圈、没有应急指引、没有任何支援,教育再好也是徒劳无功。更何况,性骚扰与性侵案件中,受害者往往处于极度脆弱与孤立的状态。
受害者需要的,不只是知识和意识,而是一套清晰且可信的申诉机制。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成为孩子们信赖和依靠的庇护所,而不是让他们在求助时迷失方向,甚至是避免他们遭受二度伤害。
因此,除了继续举办性教育讲座,董总和各独中当务之急是参考教育部现有指南,成立独中防护机制;订立标准作业程序(SOP),明文规定通报、应对、调查及处理的流程与时限;明确责任归属,避免推诿与冷处理。
此外,董总和各独中应建立跨单位支援小组,包括辅导员、法律顾问及家长代表,提供必要的心理与法律协助。与此同时,也要定期检讨与更新机制,确保与时俱进。
“零容忍”和“保护孩子”,都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只有从制度建设开始,我们才能为孩子们筑建真正保护孩子们的防护网。
这一切,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