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诉庭三司以二比一的票数批准前首相纳吉的上诉申请的第六天后,首相安华终于打破缄默,承认总检察长收到特赦令附录的信函并上交予新任国家元首。这解释了过去近一年,不管在庭内或庭外,为何内阁部长和政府代表律师皆不愿正面承认或否认特赦令附录存在的原因。同时,这也意味著安华政府对特赦附录是知情,但此前不选择对外公开宣布。
时任元首在去年卸任前的一天主持特赦局会议,审议纳吉的申请。四天之后,政府宣布纳吉获得刑期减半;两个月后,其代表律师声称还有一份特赦附录允许纳吉居家服刑。虽然安华承认特赦令附录的存在,但仍有许多关键问题必须厘清,例如特赦局会议中有没有论及居家服刑,居家服刑是特赦局的建议或是元首的意愿,总检察长给予元首的建议是什么,特赦附录是什么时候签署的,是否符合宪法程序等等。这些问题都关乎政府诚信和公信力。
当中,或牵引出安华政府的诚信问题。随著安华承认特赦令附录的存在,巫统和纳吉支持者更加笃信安华政府不可信;而希盟的支持者则质疑安华为何优先处理纳吉的特赦申请。须知,三个法庭审理SRC公司案件的九位法官皆一致裁决纳吉罪名成立,再回看纳吉近期在一马公司案件中的辩护表现,仅凭是"国家领导人身份,有功于国"为由而给予优先处理,敢叫民众如何信服?
如果有关审议过程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事无不可告人言,安华政府应该透明公布纳吉的特赦审议细节。无论是从前的希盟1.0政府,还是目前的联合政府,希盟领袖都强调透明施政的重要。就如独中拨款一样,安华认为批给独中的拨款光明正大,无惧右翼党团攻击,所以敲锣打鼓大事宣传;反之,国盟政府鬼鬼祟祟发放独中拨款,仿佛给人"见光死"的印象。
惟,首相署直辖区部长却指出特赦局的会议记录属于机密,无法公开。正因如此,有关审议过程的不透明令公众对纳吉特赦案的公平存有疑虑,也让各种阴谋论随之流传开来。
如果安华政府一早公开特赦附录的存在,或主动要求法院释法,而非被动回应直到被揭露为止,情况会不会比目前更好?
在面对诚信质疑之际,安华政府若想平息风波,必须公开相关审议资讯,向公众证明其施政透明的原则。唯有如此,才能恢复公众对政府和司法体系的信任,避免不必要的猜疑和政治争议持续发酵。这或许是政治风暴的开始,安华政府若选择坦诚和公开,不仅是对纳吉特赦案的回应,更是对自身施政理念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