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地理因素、在政府产业生态的营造政策的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明显的仅寭及几个大城市的发展,导致半岛人口往都会区流动。新山、槟城,以及巴生谷人口明显增加,其他城镇则出现停滞或负成长的现象。其中二三线城市的华裔人口,在迟婚与少子化的趋势下,更明显的下滑。这种情况对于各地华社带来不利的影响,最显著的情况为会馆和社团组织领导层的老化,以及青年团会员的年纪降不下来。各地方留台同学会也面对组织断层的窘境。
留台联总旗下有40多个属会,其中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曾就读学校为单位,这类组织共有34个属会。 另一类则以目前居住地区为单位,共计有14个。仔细观察,留台同学会以所属学校为纽带的组织,尤其是老牌的大学校友会,相对较为活跃。相反的,以居住所在地为结社纽带的同学会,过去一直以当地独中老师为骨干,由于较少举办活动,逐渐与年轻世代脱节,在招募新血方面绩效自然欠佳。
地方留台同学会接班人选断层是个严重的问题。事实上,本地华社赴台湾求学的历史已有70年,曾经旅台深造的人数累积达10万人,如果能够妥善整合资源,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仔细观察,地方留台同学会除了例行聚会之外,鲜少有其他较具创意的活动。要让新生代参与留台同学会的活动,必须找到激发他们入会的诱因,因而创造平台、提供资源给年轻会员就显得特别重要。留台联总可尝试领头打造一个专属年轻会员在创业方面咨询单位,由事业有成的资深学长带领“留台青年团”开创新事业。透过为个人事业打拼过程中增加新生代对留台同学会的认同感。
此外,做为留台人的重要窗口,留台联总可就“留台青年团”的创业活动进行实验。如果取得成效,可尝试在地方留台同学会展开投资项目,让地方上的留台人走入留台同学会,改变传统上只剩提供打麻将消遣的活动生态。
留台人能否在地方华社发挥影响力,关键在于有无创造拓展商机的机制。如今要勇于踏出这一步,以事业拓展为主轴,帮助新生代站稳脚步之后,才能提升他们的归属感。期许留台青年人开展事业之馀,能够结合留台同学会进行对国家和对社会推动具正面效益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