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图取自网络)

(伦敦18日讯)英国非政府组织“债务正义”(Debt Justice)近日发布的一份覆盖88个经济体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至2025年间,低收入国家39%的外债偿付流向中国之外的商业贷款机构,34%流向国际多边机构,而流向中国的偿债规模占13%。

中国新华社报导,报告指出,在有关全球南方债务危机的各类报导中,中国常常被描述为所谓“最大债权方”,但事实并非如此。

报告提到了部分债权方在债务追索中的强硬姿态并举例,矿业巨头嘉能可(Glencore)不愿给予乍得任何债务减免,英国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等债权人未能与赞比亚达成减债协议,总部位于圣基茨和尼维斯的汉密尔顿储备银行(Hamilton Reserve Bank)拒绝斯里兰卡债务重组方案,并坚持在纽约州法院起诉。

西方贷款附严苛条款

新华社称,上述数据清晰地表明,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债务数额,更在于债务的性质和条件。

相比于著眼长远发展的“耐心资本”,以西方为主的商业债权人和由其主导的多边金融机构,其贷款往往以追求短期超额利润为目的,并附加了严苛的追索和偿还条款乃至政治条件。

这种高息、强硬、短视的债务模式,才是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发展权被剥夺的真正“陷阱”。

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长期积累的债务问题,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从更深层次看,这场“债务陷阱”叙事的建构和破除,折射了争夺全球发展权和话语权的深层博弈。西方主导的债务体系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主权捆上枷锁,是对发展权的剥夺。

朱冠华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