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用户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如今,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孩子拥有手机,已成普遍现象。而且不见得都是孩子想要,有不少是家长主动给予,特别是放学后将被送往安亲班,或寄宿在保姆家的孩子。除了出于安全考量,方便孩子联络大人,通知接送,也让大人可随时联络孩子,了解孩子的情况,或通过定位软件追踪孩子的行踪,掌握孩子的动态,减少担忧。
除了安全的考量,一些父母也担心不给孩子手机,会剥夺或限制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导致他们跟不上数码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落后于同龄人,成为同学中的异类。
身为父母的,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怕少做了什么,而影响孩子成长,导致发展滞后。丰富的教育资源,虽然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但也导致家长容易陷入“输在起跑点”焦虑,担心一个不小心,就错过为孩子打好重要基础,开发智能、发掘潜能的黄金时期。大人想给孩子的东西很多,看似重要的东西也不少,如果不先厘清教育的本质,确定什么才是孩子最迫切需要的,可能适得其反,让“爱”变成“碍”,甚至“害”。
尽管今非昔比,但儿童成长所需要的养分,获取经验的方式并没有不同,他们的学习仍以直接经验为主,需要透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交际互动来探索世界、认识自己、理解他人,而玩耍、运动、动手参与对成长中的孩子有不可替代的的独特价值。讲究儿童成长关键期的父母,应把握这段黄金时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玩乐、探索的需求。虚拟世界再怎么精彩,都无法取代真实的感官体验,特别是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现实生活、大自然才是更珍贵的成长课堂、学习场域。
过早接触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可能导致孩子对现实世界产生疏离感,对真实生活里的人、事、物失去兴趣,对生活对学习失去探索欲,影响社交能力,阻碍情感和认知的发展。另外,手机的碎片化信息和短视频文化,容易让孩子的注意力变得分散,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也无法静下心来阅读,难以适应长篇的文章,没有能力进行复杂、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尽管手机给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便利,有许多好处,但不值得以牺牲孩子的成长机会为代价。孩子需要的是充满游戏、探索、体验的童年。他们在未来还有许多接触科技的机会,不必操之过急,但为人生打下精神底色的童年只有一次,无法重来。过早给孩子手机,让他们浸泡在科技中,在短期内或许看似与时代接轨,但失去的可能是面对真实世界、真实生活面对未来所需的,更重要的能力。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