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人曾经被蛇咬过,一旦看到井边的一条绳子,恐惧则会油然而生。人若受过某种伤害或挫折,往后的日子里,就很自然会对类似的事物或威胁,打从心里感到十分的惧怕。从消极的思维来说,自此我们将会活在该伤害或挫折的阴影里。然而,若从积极角度来看,正因为受过惨痛教训,有了失败的经验后害怕再度跌倒,在我们未来要走的道路上,将更会有经验,走得更为谨慎、小心。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老掉牙的名句,出自于“鲧 ( gǔn ) 禹 ( yǔ ) 治水” 的传说典故。尧帝时期,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尧帝遂命令鲧去治水,鲧受命治理害人水患时,采用的是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建设河堤以防水的那种。然而其功用不成、水患不息,这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却让洪水越淹越高,其危害更巨。
鲧历时九年仍未能平息洪水灾祸,因而被尧帝降罪。尧帝接著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禹子承父志,并有了其父亲鲧失败的前车之鉴,立即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先行视察河道泛滥的情况,并仔细检讨了鲧治水失败的种种原因。最后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后,舜遂改革治水方式以疏通河川治水为主导,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成功疏解了河患。他努力亲自率领各阶层百姓废寝忘食(这才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整天努力泡在河中岸边疏通水道,先行将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将水引进海洋。接受了父亲失败的教训,禹再凭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经过了十三年的水患治理,终于取得最后成功,根治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禹整治河水灾患有功,深受舜的器重,过后禹登天子之位时,将自己统治的土地称为“国”,并封以“夏”为天下之国号,宣告夏王朝之正式建立,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开国君主。“大禹治水”之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禹做对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彻底痛定思痛的接受他父亲治水失败的事实,并煞费心思的去研究如何有效治水,间中他肯定有遇上种种麻烦,甚至失败。但他锲而不舍的坚韧态度,精益求精的努力,终究让他完成了一项旷世工程。
我们为人处事遇到麻烦,不该轻易因恐惧而畏缩。吸取失败教训之后,调整心态步伐继续前进,未来要走的路就会更为顺畅。若跌倒了只知道爬起来,却不去好好检讨之前为何会跌倒的话,往后再度摔跤的机会,前面可多的是呢。
我们虽怕蛇,一旦被蛇给咬了,看到井绳则不该下意识的产生惧怕。反而应该想到的是,这条绳子,可以如何的被利用,以它来协助对付要攻击我们的那条蛇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