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过了六年,仁当牛话题至今仍是馀波荡漾,意外让一道区域日常菜肴跃上国际版面,马来西亚和印尼更罕见联手抨击《厨艺大师》节目中的英籍裁判:约翰托罗德(John Torode)专业度不足,一句:仁当鸡不够酥脆将大马籍选手扎惹哈(Zaleha)淘汰出局引起哗然,到底仁当有何魅力?
苏门答腊位于马来半岛西边,是印尼最大岛屿。七世纪曾是东南亚最兴盛印度化王国-室利佛逝(Srivijaya),全盛时期势力范围扩张到西马半岛及泰国南部地区,控制马六甲和巽达海峡两岸和海上贸易长达700多年,一直到马来半岛及素可泰王朝崛起,才宣告终结。
牛角象征生命力
米南加保(Minangkabau)人;亦称巴东人,是岛上最大的族群,Minang意指胜利而kabau指的是水牛,他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母系社会,在高原上盖起传统房子,屋顶两旁的轮廓向上弯曲状似牛角。公元前500年这群从海上航行抵达苏门答腊的南岛族人,最初奉行泛灵信仰,过著刀耕火种生活,水牛是重要的精神象征,十六世纪,伊斯兰教渗透马来半岛,米南加保人受到冲击而改信伊斯兰教,不过仍保留许多母系社会的传统教义:家里的男生自七岁开始就会离家被送到镇上集会所生活,学习宗教及传统文化。女人享有继承权,家中重要的大事、镇上祭祀仪式全由女人做主。
米南加保人的房子非常大,通常由多个家庭所组成,结婚后男人不与妻子同住;常会早出晚归或长期离家到外地工作,女人则一辈子守著家屋,同在一个屋檐下与其他女人共生:未婚女生通常住在屋子大厅中央柱下,新婚转移至右侧房间,若有其他人结婚就慢慢退居后排房间,直到孩子出世长大,上一代年老退回柱子后方厨房角落,安享晚年,就这样一代一代顺时钟上演生命循环,生生不息。
烹煮仪式感
天还未亮,务农社会起得早,女人们在厨房升起袅袅炊烟,准备为村子即将举行的庆典展演一道特别的膳食。一旁榨椰奶挤压器、研磨辣椒的石板、架在炭火上炒锅烧得通红,女人们把干辣椒放在石板上,边洒水边辗压直到变成泥状,接著加入红葱头、大蒜,手腕力量必须刚好拿捏得当才不让自己受伤,接续加入香茅、南姜、柠檬叶、八角等等,石板上辛香料越来越多就越考验来回辗压的功力,施力不当会导致材料往四面八方溅溢,最后徒劳无功。准备好所有辛香料,女人们开始下锅拌炒仁当牛(Rendang),原文Randang是动词,透过搅拌慢慢让水分蒸发,食物熟透入味。
米南加保人认为耐心、智慧与坚持才能煮出最极致的味道,烹调仁当必须放慢脚步耐心看顾,边搅拌边闲话家常,适时添柴增加火焰让所有椰奶及辛香料吸收转化,质地变软嫩,颜色转为深褐,偶变成黑咖啡色,吃起来软糯,入口即化才是成为加冕典礼、结婚婚宴上合格的、充满自豪的第一道菜肴。
印度传入香料
仁当牛从那里来?八世纪强盛的室利佛逝几乎控制整个马六甲海峡,各国商贾包括阿拉伯、波斯及印度人到此购买辛香料、珍珠、槟榔、绸缎及瓷器,其中北印度人带来许多烹煮肉类技巧,各种辛香料,除腥膻的、软化的、增香叠香,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从南美洲传入的辣椒以及大量当成高汤的椰奶创作出仁当料理,也有仁当鸡、仁当蔬菜,据资料显示当时在西苏门答腊已经出现仁当牛并受到广大欢迎。
以手肘叠高上菜
到了十七世纪荷属殖民时期,荷兰为了迎合殖民母国收益开始改种其他更具效益农作物,米南加保男人失去农地大举出走,乘船越过马六甲海峡到森美兰州(Negeri Sembilan)谋生,行囊里少不了仁当牛,多样辛香料组成意外让它具有防腐功能,适合携带远行,成为异乡慰藉心灵的一道菜。
失去农耕,许多米南加保人最后选择在马来半岛西部卖起巴东菜,开的餐厅多由男人掌杓,当季有甚么就卖甚么,一早起身烹调,把一天要卖的菜肴全部煮熟,叠成一座山,从橱窗看煞是有趣。巴东菜没有菜单,不管一人或多人进食照样摆满一桌,一次双手可叠超过12盘菜,数码时代成为网红打卡热点,不过米南加保人仍秉持丰俭由人,有吃才算钱,始终相信人性善良,诚实纯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