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地理科等人文学科无用论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迷思,对于各种人文学科在生涯规划中的被低估也是目前资本主义社会中非常常见的情况,然而没有历史的思维和地理看待世界的方法,即使有再厉害的技术与工具,仍不足以维系一个好的生活。
作为一个人文社会学科的老师,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从不乏被学生与家长忽视的情况,尤其是在面对学生升学的课题上,人文学科类别是大家首先放弃的领域,即使学生再有兴趣与天赋,还是不足以抵挡未来的出路与赚钱考量。而社会普遍对于选择人文社会学科的人抱着一种怜悯的态度,更营造出一种选择相关领域就会被看不起的印象,让大家避而不及。
为了确保大家能够在进入职场时有所需的工作技术,以及掌握相关工作所需的工具,今天市场上的大专提供了各种接近于职业训练的科系。只是很多大学生毕业生即使能够掌握最高级的工具及使用最新版的软件,却因为缺乏人文社会思维以至于其作品除了绚丽的技术和词汇之馀,却难有内涵,当面对对内容有要求的上司与客户时,华丽包装的空泛作品根本没办法满足,最终就只能够担任工具人而难以独当一面。
这十几年来从区块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一波又一波的科技创新中,也让技术的操作门槛不断的下降,以往要做视频剪辑、影像修饰,甚至平面设计等工作都需要仰赖专业的软体与昂贵的电脑硬体才能够进行,如今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弹指间就能够满足绝大部分需求,因此技术与工具的使用不再是重点,反而是如何充实作品本身的内涵才是大家日益重视的部分。
以网络各大社交媒体的短视频为例,有原创能力的团队是极少数,然而在每个人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生产出视频情况下,为了获得所谓的流量,不少所谓的网红只能够复制别人的创意,以哗众取宠、先声夺人的做法来得到流量,即使能够导入各种特效,作品也只是套路的复制,多看几个就腻了。
所以除了少数极高端的研发工作对技术有高度要求之馀,社会上大部分的职务的技术门槛都在快速降低,因此继续强调技术的掌握,忽略人文素养的培育反而会在科技发展浪潮中被吞噬,毕竟创造出别人没想过的作品,整理出属于自己特有观点的报告才是未来就业市场的重要能力。
然而人文素养的养成需要时间与经历,加上每个人不同的感受和沉淀才能成形,而在很多科技趋势的探讨中也都认为人文学科在未来是更重要的领域,是未来社会发展急需的人力资源,只是很遗憾在现有的我国社会中,很多人仍以过去的思维来准备未来所需要的能力,严重低估相关领域的重要性。
马来西亚如果要在接下来科技发展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那就迫切需要开始规划及推动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以从提升下一代的人文社会科学学习,将人文社会科学思维内化成下一代的基本的素养,否则只能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大饼中捡别人剩下的碎屑,沦为陪玩的角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