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起点,公认的说法是1819年在槟城建立的第一间私塾五福书院。这意味著直至2024年,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已有205年的历史。无论如何,当时所谓的“华文”或“母语”,其实是各籍贯的方言。一直到20世纪初期在中国的社会与政治变革背景下,新式学堂逐渐取代私塾,以及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马来西亚华人对华文等于母语的认知才逐渐成形。

检视过去100年的发展,从1920年代英国殖民政府基于政治的考量和管理的需要而实施学校注册法令开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一直与当权者抗争。这抗争的核心是民族国家的概念,华文教育要在这片土地上拥有立足的正当性,就得仰赖足以和民族国家分庭抗礼的论述。这些论述包括多元文化主义和母语教育最有效。

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指由民族(nation)形成的国家(state),其概念是国内绝大多数人群都有一致的认同并共享相同文化。用中文理解,民族和国家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概念,但是英文中的nation既可以指民族,也可以指国家。例如,联合国的组成单位是国家,它的名称却是United Nations。因此,不同的群体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关系有差异的理解和想象就不足为奇,而这种差异对于华文教育在本国的发展有著根本的影响。

此外,民族国家也强调国内各群体有一致认同(identity)。英文的identity(或马来文的identiti)有单一和独特性的含义,要求比起中文中的“认同”更为严格。《1961年教育法令》绪论中提及的“最终目标”(逐步发展一个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的国家教育制度)被华教人士视为达摩克里斯之剑,其背后的动机实则为塑造民族国家的identity。

提倡单元教育者的立场是民族国家需要单一的认同,华文教育与之抗衡的论述就是多元文化主义。在肯定国文地位的前提下,华文教育借助国际文献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在教育中使用母语专家会议报告》(1951)和《宽容原则宣言》(1995),以及《世界语言权利宣言》(1996),提倡多元文化主义和母语教育。马来西亚应该实施单源流或多源流教育的争议,源自于这两种尚无法调和的立场与信念。

在关于民族国家的争议下,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是,作为二战后才成立的现代国家,马来西亚到底是民族的身份认同早于国家出现,还是国家的建立先于民族的身份认同?前者是民族国家(nation-state),后者是国家民族(state-nation)。

如果我们是民族国家,那么母语教育和多元文化将摆脱不了“最终目标”的威胁。反之,如果我们是国家民族,或至少我们希望建立更完善的国家民族,那么母语教育和多元文化就有更大的论述空间。例如:我们要怎样建设可以容纳母语教育和多元文化的民族身份认同?

此外,19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势如破竹地推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伴随这一进程,英文成为越来越强势的国际语言,本地华裔社会对母语教育的态度也逐渐改变。近年来,部分华裔家长让孩子在念华小的中途转学至私立和国际学校的教育途径,导致华小非土著学生因少子化而占比下跌的情况更趋严重。教育部今年7月在国会的一份书面回答指出,在过去的10年里,入读华小的非土著学生从2014年的88.33% 下降至2024年的81.48%。

根据教总所发布的报告《从2010-2021年华小数目和学生人数演变概况探索华小今后的挑战与发展》,从2010年至2021 年,华小的学生人数减少了9万6015 人(15.92%),但非华裔华小学生的占比则从2010年的11.84% 上升到2020年的19.75%。

明显的,华小华裔学生减少的幅度大于整体华裔人口比率减少的幅度。另一方面,国际学校的数目在2010年至2020年间增加了118所(从57所增加至175所),学生人数增加了5万0268人(从1万9929人增加至7万0197人)。教育部2018年的统计则显示国际学校有44%的学生为华裔。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分析:

1.非华裔华小生比率的上升,一方面固然显示华文教育受到非华裔的青睐,另一方面实则挑战了“母语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的论述。
2.国际学校和学生数目的增加,显示部分家长用行动否决“母语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的论述。

华人身份认同

进一步思考,华教人士提倡“母语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其底层的逻辑是华人身份认同,这和提倡单元教育者所诉求的国民身份认同的逻辑,是方向矛盾但思路一致——两者都把教育视为身份认同的社会工程。

多元文化主义和母语教育最有效的论述,支撑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过去数十年的发展。然而这两个论述不但和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论述有著尚待消解的矛盾,两者也存在内在的张力。

首先就课程设计而言,怎样融合多元文化和母语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多元文化的同时依然保留民族文化认同是一大挑战。再者师资的培训和支持是否让教师们同时掌握足够的多元文化和母语教学能力,实现多元文化和母语教育的精髓?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向来采取的策略是用多元文化主义对抗民族国家单一身份认同的论述,但在教育的实践中则偏重母语教育大于多元文化主义。华文教育眼下的挑战是在民族主义、全球化、科技化、英语化等不同势力的夹击下,以新的论述指导符合现今局势的教育实践。

具体而言,这论述应当涉及国家民族的建设,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让他们学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尊重和理解他人,增进各族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多元文化教育也不应该局限于国内,反而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跨文化和跨国界认知,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全球视野。这种能力将是应对未来十分珍贵的能力。

本文为2024年华教节特辑系列文章之一,由林连玉基金组稿。

周添健

马来亚大学电脑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教授。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