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一个政策,可以有很多种诠释。这一次的财政预算案诠释,在B40, M40和T20的基础上,又分裂出一个T15。但是,到底谁是T15群体的一份子?有政府人员说,只要家庭总收入超过1万3000多令吉,就是T15;经济部长又说还没定夺,会考虑“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 等等。

笔者认为,在没有加入资产和负债的前提,T15的诠释若只是依赖收入,那么会非常不准。举个例子,一个有1000万存款的千万富翁决定退休,没了收入,就靠1000万存款来过活。无论你只用家庭收入还是可支配收入来做定夺,这位千万富翁可以被列入B40群体,因为他的收入为零。

反之,一对在吉隆坡的夫妇,丈夫收入7500令吉,妻子收入8000令吉。他们还在供著两辆汽车,80万令吉的房贷,和三个孩子的学费及生活费,虽然没有上面千万富翁的资产,但是却已经被列入T15群体。

换句话说,没纳入资产,只以收入作为T15的标准,那么这个肯定不准确。

倘若,要将资产列入考量,那么债务又如何结算?两位收入1万4000令吉的国民,一位买了80万令吉单的房子,每个月供4000多令吉。另一位则只是以2000令吉租物子。那么,到底他们两位是不是同在T15群体?

还有一点,在吉隆坡市区,1万4000令吉的收入和在霹雳江沙比起来,一个已经算是天堂般的生活,另一位则是勉强算得上过好日子。部长说可能会用PADU来辨别,但是,PADU,的资料又有多齐全?是不是人民在做经济决策时,都要给PADU上报?买车,报!买屋子,报!给孩子学费,要报!报的话,事事费心,不报的话,可能就被当成T15,失去一切用人民税金的津贴,报假报错,会不会被惩罚?

政府已经摆了明确的态度,将向T15开刀。其中包括移除汽油津贴,逐步移除电费津贴,增加其他赋税,如资本增值税,股息税等等。这意味著,上面反面例子国民的生活成本,将会逐渐提高,相应的,生活素质将会下降。

除此之外,向企业或商家增收额外税务,如增值税,分红税等,可能会继续吓跑外资,限制企业发展速度,进而印象经济发展,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让人民过上更加痛苦的生活。

如何定义T15

暂且拿“收入”来作为区分T15的指标,在经济学的角度,B40和M40的群组,很容易区分,毕竟有个收入的底线和顶线,譬如收入在多少和多少之间。但是T15,过了一个坎后,则会呈指数型成长。即使说,收入1万4000,是T15,收入100万,也是T15,收入过亿,还是T15。

请问,收入1万4000和收入过亿的家庭,是否应该用同一个标准来移除津贴?

吉隆坡,房价高昂,交通过路费等等都比其他地区来得高,消费成本也是偏高。若以收入来判定T15,在吉隆坡的T15底层,将会是政府向富人开刀,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但用收入以外的资产和债务来判断,又不能有效的定夺和收集资料。

马华总会长魏家祥的建议,是最为理想和实际的建议,即是针对性质的落实补贴政策,譬如,以车型来判定何者能获得汽油津贴;以消费税公平的向高消费群体征高额税,向低消费群体征低额税;以及不要一昧针对T15群体,影响国家政府经济成长。

戴子豪

律师兼评论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