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向富人征收高税务一直以来都是公共经济学里的重要话题,除了作为一种“劫富济贫”的财政手段,也通过资源的重新分配,改善低收入或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虽然这个政策在道德逻辑上有著一定的基础,但仍不免需要面对富人被“打劫”的公平性争议等质疑。

首相安华日前提呈2025年财政预算案后,开始有论者评这是一份“劫富济贫”的财案,措施包括提高最低薪金、新增股息税、扩大服务税增税范围至包括企业之间的商业服务交易、取消RON95的汽油补贴、及逐步减少对收入T15群体的高等教育和医疗补贴等等。

当得知政府准备对国内收入最高的15巴仙群体下手,人民特别是大部分的中产阶级马上就好奇到底所谓T15的收入门槛是多少;一方面经济部长拉菲兹表示政府还没有真正定义T15;而另一方面大马统计局总监莫哈末乌兹尔则对媒体回应说,T15的家庭收入是1万3480令吉以上。

相信对于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中产阶级来说,1万3480令吉的家庭收入,实在是说不上是富裕,如果政府采取这种一刀切的补贴削减,让该收入群体成为被政府重点征税和削减津贴的对象,一定会有很多人对此感到不公。

在收入最高的15%群体中,顶端收入者和接近15%门槛的末端收入者的收入差距可以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这些所谓“劫富济贫”的政策对整个T15中不同的收入层级的影响是不对等的,甚至可能是差异极大。

对于那些前1-2%的最高收入者,征税和减少补贴对他们来说,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对于那些刚刚达到T15门槛收入的群体,他们的经济负担会马上加重,实际生活素质可能甚至因此下降,产生了类似经济学中边际收益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的现象,一些家庭可能因为收入略增跨过了T15的门槛,却失去津贴导致他们的净收入反而减少,最坏情况可能甚至会让一些人为了避免失去津贴而可以保持收入水平不增长,演变成一种扭曲的经济行为。

T15门槛

这些在政府机构定义下刚好达到T15门槛的群体,可能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是国家的中产阶级,如今突然“被富人化”,突然无法享受国家提供的福利津贴,变相被政府“打劫”,经济压力增大,而最富裕的阶层仍可能可以透过更高端的避税手段保持财富,他们对政策的公平性就自然会产生质疑,甚至不满。

为了避免政府对T15收入群体一刀切的分界过于粗糙,政府可以对T15进行进一步的分层,对刚刚进入T15收入门槛的群体采取较为温和的政策手段,确保政策的公平和可持续性,否则,就算人民认同“劫富济贫”都好,谁又愿意在自己都还没有感觉到自己富裕的时候,就被政府“打劫”了呢?

李荣健

拉曼大学敦陈祯禄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所外研究员。关注时事,参与政治,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天下事总得说理。不好口舌之争,唯有以文字明志。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