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领导人在双十节庆典的讲话常被视为检视台湾政府两岸立场的重要指标。今年,赖清德在国庆晚会上提出的“祖国论”为其双十节讲话预热,引发朝野热议,甚至被视为对北京当局的挑衅,降低了外界对双十节讲话降低两岸紧张关系的期待。

本次作为赖清德首个双十节讲话,整体演讲内容虽然强调“台湾”的次数更多,但是对于台湾的地位却谨慎地维持在“中华民国”的宪政框架内。值得注意的是,赖清德在演讲中重新诠释了辛亥革命与纪念双十节的意义,将两岸的主轴塑造为“民主”与“威权”的对立。

赖清德的两岸议题逻辑

首先,赖清德采用类似冷战时期民主与威权政府斗争的论述,回避了中华民国政权在台湾的存在是中国内战遗产的叙事,将古宁头、八二三战役的“反共”叙事与113年前辛亥革命、美丽岛事件相结合,不仅融合了中华民国来到台湾落地生根的叙事,也贯穿中华民国的百年史是一部先烈追求民主的故事。

其次,赖清德接著指“中华民国曾经在国际社会被驱逐”,暗喻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将“中国”的代表权交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表明,中华民国被驱逐出联合国及“中国”代表权后,“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并且表达台湾人“从未自我放逐” ,在各领域持续为“台湾”发光发热,以此来论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的立场。

此外,他还强调,无论是认同“中华民国、台湾、中华民国台湾”的民众,都应共同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台海和平、追求两岸对等尊严交流、守护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

从赖清德的发言中,可以观察到他与其他两任民进党总统的论述有显著的不同。过去的民进党总统都将1949年作为中华民国历史的切割点,避谈政权在1949年以前的存在。这种直面中华民国完整历史的做法,对于赖清德的人设是意料之外(过去他曾说过“中华民国宪法是灾难”,今天却直面并捍卫 “中华民国”的存在),反映了他努力团结台湾民众的用心。

对北京的踩线行为

尽管赖清德演讲涉及两岸关系的言辞温和,试图向北京释放橄榄枝,包括避免直接点名北京,他委婉地批评“威权主义扩张挑战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呼吁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现状、促进两岸交流。但北京最关注的是他如何定位两岸关系、如何看待两岸的互动方式,赖的表述方式相信北京依然会认为他触碰了“红线”,本质上未放弃台独立场。

第一,赖清德在演讲中直接使用“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对岸,会被视为在推行“两国论”。

第二,赖清德重申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且否认后者代表台湾的权力,挑战了北京当局的“一个中国”"原则。北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自然有权代表台湾。

第三,尽管赖清德将当前的台湾与辛亥革命做了连结,但他的诠释——将其描述为民主与威权的对抗——相信会被视为扭曲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四,赖清德未承认“九二共识”,也未明确承诺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必然被视为缺乏创造两岸和平的诚意。

赖清德“借壳上市”

总的来说,赖清德利用中华民国的存在表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事实,只会让北京认为他在借壳上市,利用“两国论”来诠释台湾的实质的“独立”状态。这种说法虽然在台湾内部能拓展共识、被视为更接近台湾版本的“⼀个中国”政策,但难以改变北京对赖清德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的根本看法。

事实上,赖清德的双十节演讲冲击最大的是国民党。过去民进党长期被指边缘化“中华民国”的存在,然而,近来赖清德在多个场合高举中华民国的金字招牌,并作出赖清德版本的“中华民国是台湾”论述,夺取了蓝营的“中华民国”诠释主导权。未来国民党要如何运用中华民国的招牌,与赖清德竞争中华民国论述是一大挑战。此外,这种两岸关系清晰化的表述,势必也会影响蓝营与北京当局交流的互动模式,进一步缩小蓝营“一中各表”的空间。

邓世轩

地缘政治分析员。关心中国议题、两岸关系、东南亚区域政治与大国政治下的小国能动性。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