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华团拥有百年历史者比比皆是。但领导层能够将所属会馆的故事说清楚,以及明确未来要如何走下去的会馆就非罕见。  

会馆是殖民地时期华人的保护伞,但多少会馆迄今仍然完整保存历史档案和会议记录?在客观现实的不利因素下,国家档案局收录的华社事迹的记录非常有限,迫使华社必须自己保存档案。而华团如果不能完善的保管本身的重要文件、文物与会议人记录,在重大议题发生争议时,就失去据理力争的凭证。

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如果领导层缺乏捍卫本身历史的认知,华团历史就会在时间的洪流中消失。缺乏愿景、又未能突出本身的历史底蕴,来华团存在的意义就会变得模糊,对年轻人就变得没有吸引力。

有危机感的华团,会设法让年轻人关注所属组织的活动,引导年轻人关注会馆历史,让年轻人与会馆产生链接,为会馆的接班梯次进行铺陈。可喜的是,国内对华人历史、会馆研究的人才涌现,懂得接力使力,就有望开辟一片天。例如吉隆坡永春会馆于2014年九十周年纪庆,就委托华社研究中心进行吉隆坡永春社群的历史研究计划,完成了《海外桃源:吉隆坡永春社群史略》的出版工作。今年该会馆进入一百周年,年初会馆再次与华社研究中心合作,委托华研架设吉隆坡永春会馆官方网站与网上文史馆两项计划。

会馆架设的官方网站对内可凝聚现有会员的凝聚力,让会员们有个向更多永春子弟游说加入会馆的依据。官方网站是一个兼具社交、了解历史的平台。透过官方网站,可了解先辈们离开故乡的历史、移民历程,以及南来后的奋斗史。官方网站的信息是动态的,按需要进行更新。而吉隆坡永春会馆网上文史馆是实行中英双语设计,让不谙中文者也能认识本身所属设群的历史。即便是旅居国外者,也能和会馆保持连系,适应新时代漂移的社群边界的趋势的到来。

网上文史馆和官网的架设,有利于会馆的会务的推展,旅居外地的会员未来可透过计算机网络即能参与重要会议和讲座,与会馆维持重要互动。

吉隆坡永春会馆积极开创新格局的思维,值得其他会馆借鉴与参考。对于仍未整理本历史的悠久老会馆需赶紧踏出第一步,收集材料进行本身的历史研究。 然后再建立本身的数据库、档案库,把会馆的史料、活动记录搬上网,顺应信息流通电子化的趋势,为华团的变革开拓新的方向。

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华人会馆,可借助吉隆坡会馆成功案例进行典范移转。期待未来十年华团可出现现代化、信息化、弹性化、深度化的新气像。

郑名烈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