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教育文凭(SPM)、大马高等学校文凭(STPM)华裔生报考华文的人数下降,根据一些受访者的回复不外是华文科很难,考试不易拿到A,尤其文言文更不容易掌握。按道理华语是华人的母语,理论上华裔子弟应当驾轻就熟,学习很容易上手。但学习华文没有捷径,需下一番苦功才会有成果。如果在家中使用的沟通语言是英语,缺乏学习中文的环境,基本上不用奢想对华语的掌握会好到那里去。


有些家长把语文学习想得太简单,以为让孩子自小在家说英语,就会赢在起跑点。当认知上以为英文较重要,中文在家中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更有仙家认为大马的工作语言仍是英文,中文只要会看、讲就够了。持这种心态者,不必费心思去向他介绍中国的古诗词、四大名著、歇后语,也无需将传统生活习俗的典故与他分享。

一般上不论国中或独中生,上华文课时多少都会抗拒文言文,我想这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可概括。事实上,华文课不好教,因为不仅考验老师们对古文的掌握能力,还得具备对各种典故的解释能力。

还记得我中学的一位华文老师,教课时光是介绍作者就耗费两节课。比方说在上到苏东坡写的一篇课文时,先就苏东坡的生平、性格、结交的朋友、一生中有那重要的作品作一番解说,让学生们对苏东坡有个基本的认识,在进入课文时,对每段的内容铺陈,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比较掌握。持续按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古文,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遇上教书方法不太灵光的老师该怎么办? 按我个人的经验,还有培养对中文产生兴趣的机会。我在中学时期,基本上不论上什么课都很少听课,我那所学校有个传统,华文课的白话文基本上不教,理由是大家都看得懂,应当把时间放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上。

于是乎,华文老师都照本宣科的针对文言文的课文逐句翻译,用功的学生本著“贝多芬”(背多分)和“蒋光超”(讲光抄)的原则,把老师的译文逐句抄下来。但我非常抗拒这种学习模式,总是会利用老师在讲台上专心讲经之时,很专心的去细读老师们不教的白话文的课文。日子久了,我对中国五四运动后作家们的印象就这么开始建立起来。再者,民国时期的是近代中国出现最多大师的时期,也是知识分子大谈理想的最活跃的时段。他们的文章很有启发性,对我的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归结起来,学习华文,不能太功利的把目的放在谋取考试得高分上。反之,要著重在文章作者思想的传达上。教育的目的要培养的不是考试机器,而是能明辨是非的知识分子。

郑名烈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