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新学年开学,媒体也开始报道哪间华小零新生,哪里的华小又只有个位数的新入学人数。上个月公正党峇央峇鲁区国会议员沈志勤对于华人出生人口数低落的叮咛仿佛在耳边,如今华人出生率越来越低的趋势下,华社的未来发展除了过去来自外部的挑战外,更有无法忽视的内忧。

我国华人人口数逐渐减少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上从传统华团会员人数下降,甚至被迫关闭,下至华小友族学生比例超过华裔学生,华小特色的维持等,这些困境其实存在已久,很多人仍然认为只要提高华人人口数量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事实上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毕竟华人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不是这几年的事情,而造成年轻一辈不愿意多生的原因很多,不管是哪一些因素使得年轻人不愿意多生小孩,在可预见的未来华裔人口数仍将会持续下降,别的不说,就华小,甚至独中未来招生都必然后受到冲击,所以华校的定位和办学需要重新被检讨。

过去数十年来大家都将华校视为华社文化和地位的重要堡垒,“华人就要支持华校”、“华人就应该学习华语”是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说法,在很多老一辈的心中,董事会、学校领导层,甚至是课程时数和结构都是不能够被改变的存在,从上世纪80年代的华校高职事件,到前几年的爪夷文争议都是这种预设思维所产生,只是未来非华裔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甚至超越华人子弟后,所谓的华校底线还有意义吗?华校又是什么?

随著国内不少偏远地区的微型小学学生组成越来越多元,不久后的未来学校家教协会、董事会是不是还能够维持百分百的华裔?今天华裔子弟有意愿担任老师者也逐年减少,未来华校高职是不是能够继续由华人出任?如果上述答案都是否定的话,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定位华校?

华社缺乏新论述

很遗憾的是目前为止对于上述可以预见的问题,华社并没有太多新的论述,面对微型小学的问题,各地董联会、发展华小工委会只能够不断呼吁大家要坚持下去,至于迁校等做法也受到各种条件限制而不容易执行。对于华人人口数减少,大概也就只能不断的向年轻人喊话,希望他们要多生育。

过去每当有来自外部挑战时,以华人意见领袖和政策代表的社团组织,从全国性的董教总、华总,至地方性的乡团会馆等都会团结一致,提出备忘录、意见书、白皮书等有深入探讨的意见报告来回应相关问题,然而在面对这些华社内部困境时,却有一种失语的情况,没看到有在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过去常以华社领袖自居的华团领导人也就是不断老调重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种能够呼应社会与政治变化的活力已经消失不见。

变化已经发生,未来整个华文教育的发展与论述不是某个人说了算,需要整体的集思广益,重新反思华人与国家、华校与国家的关系,从中发展出一套全新的华人身份论述,以及华校发展路线,华社才能够继续前进。

当然,华社觉得应该要顺其自然,以不变应万变也是一个选择,到未来某个时间点华校退出历史舞台,大家往国小、国际学校求学也是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结果,那其实谈不谈又有什么问题呢?

黄瑞泰

独中老师、隆雪华堂文教委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