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地方掀起地方史的研究热潮,各地方纷纷建立文物馆、找专家书写地方志、地方历史。保留地方的历史记忆是大功一件,值得赞赏与鼓励。唯在地故事、传说典故的线索掌握,如果书写者少了在地性的优势,除非在地方上蹲上一段时间,透过大量文献与田野口述,耗个三几年时间,才可能比较贴近史实的还原地方发展史的原貌。

地方研究书写不能就地方而论地方,反而需跳脱地方本位,拉拔到整个社会与时代的宏观视角去梳理地方的历史脉络。以二战前、独立前 、独立后、513事件后做分段,去看地方社会那方面受到政府的制约,对华社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此外,在地华社自清末保皇党与革命党在海外的竞争、国共之争时期两方支持者在侨社的较劲、独立后公开的左翼与右翼政党之间的博弈,把不同时代背景下地方上所发生的事进行梳理与记录,客观的评断史实,一部地方史的框架就牢牢的立了起来。

如果基于时间的有限,一般的做法为不去触碰以时间为主轴的历史演进梳理方式。而是采取将资料分类,以政治、经济、社团、教育一主题切入。如此进行梳理的方式优点是分工明确,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稿。缺点是各做各的,没有一个统合的观点出现,尤其结论经常未能铿锵有力的交待整本书所要带出的意义,也因为各章作者不同,书写风格的不同,读起来前后有点不对调。

再者,坟山是地方社会成形的凭证,大多数的地方史研究都跳过坟山与地方发展的关系这一区块。坟山研究不容易处理是不争的事实,但也因为回避了难处理的部份而失去了最珍贵的部份。每一座坟山的出现,意味著一个聚落的形成,有人群在附近扎根,有当地社群赖以为生的产业出现。参与当地坟山创建者必定是地方开拓者的先锋,地方的故事往往都由这些人的事迹展开。

历史书写材料的获取本来就不容易,当好好利用难得收获到材料。如同要煮上一餐,本可料理出好菜肴,只因怕麻烦而规避了耗时耗力的烹煮方式,直接来个酱油炒饭了事。糟蹋好材料不应是有良知的研究人员所应干的事。

郑名烈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