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梿”是最受大部分马来西亚人欢迎,甚至引以为傲的水果。榴梿因为生长所需的地理条件,以致东南亚一带的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等才能生产榴梿,当中又以我国的榴梿品质被公认是上好佳品。每逢榴梿季节,“全民吃榴梿”是多元族群的国人拥有的集体生活经验。

虽然以往品种榴梿如猫山王售价较高,但还在民众可负担的范围,也有很多人喜欢品尝甘榜榴梿。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发现“榴梿季节不见榴梿”的怪象。其中一个原因是天气不佳导致榴梿收成下降,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大量榴梿出口到中国市场。日前首相纳吉还对外自夸榴梿能顺利出口中国,且每公斤的猫山王甚至能售出100令吉,是他访华带来的功劳。

无力购买高价榴梿

纳吉发表“榴梿邀功论”后,引起社会巨大回响。许多读者在有关新闻网页下留言怒骂纳吉让国人再也吃不起榴梿。这让我思考,为什么人们买不到/买不起榴梿了?人们吃不到榴梿引发的愤怒,对社会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按照食品消费逻辑,农作物的出口一般是国内的生产超出需求量,所以政府通过出口赚取外汇。虽然榴梿并非日常食用的稻米或蔬菜,而是季节性水果,但它对国民的味蕾和意义不亚于白米和青菜,如今纳吉政府利用贸易政策把国民水果变成经济作物,推动榴梿进入全球化(中国)市场,导致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或更直白的说,国人无力购买价格暴涨的榴梿。

当大部分的人发现他们吃不到榴梿,并不是个人因素,而是政策干预下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这无疑会触怒“饥饿”的民众,甚至可能掀起一场榴梿的政治革命。这个推论并不是哗众取宠,因为榴梿并不像电子产品、衣服或化妆品,而是作为一个拥有国土象征意义的水果,使它成为很特殊的产品或“必需品”。

英国历史学家E.P.汤普森在研究十八世纪英国的粮食骚乱时指出,除了市场经济因素如价格上涨让人们买不到粮食而引起骚乱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们无法容忍政府从他们的必需品中牟取暴利,那挑战了他们的道德底线,而政府也失去治理国家的合法性。

当本国民众吃不到榴梿,还要听首相沾沾自喜说是他让榴梿价格暴涨后,我认为这无疑踩在人们对政府容忍的底线上。也许在即将来临的选举中,将有更多选民投下对纳吉的反对票,作为代表他们抗议榴梿消失的心声。

古燕秋

时事评论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