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小学的大小考试接踵而来,学生都必须面对考试。或是三年一大考的前锋部队,或是在各个考试中经历磨练,力求成为日后的优秀前锋部队。考,考,考……这是亚洲学生的生涯,习以为常,也是千万学生难以摆脱的枷锁。

隋唐科举制度可谓是考试制度的鼻祖,到宋朝更发展到顶峰。研究宋代社会文化史的日本学者,提出“考试炼狱”一词,形容宋代读书人的处境,形容现代考生也不为过。时代改变,可追求优良成绩,冲刺全A的渴望在学生与家长心中依然举足轻重。

亚洲的教育制度,要求的是通才的教育,在马来西亚语文科方面得三语并重,但是往往搞得学生“三语病重”。然后科学、地理、数学、历史…需要样样精通,然后在高中再提升至物理、生物、化学、会计、商业等…虽然有理科、商科与文科,然而学生选项其实不多,学习模式也大同小异,最后依然逃不过考试。考试可谓是最公平的选材制度,也是最有效的评鉴方式。

但是一种米养百种人,术业有专攻,这一套通才教育却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兴趣的取向,学生只能在僵化的教育体制下适应与再适应。无可奈何几十年过去,我们找不到其他方式教育下一代,只能继续依赖考试考核下一代。

更可悲的是,在这个制度下无法跟上脚步的小孩,容易被视为异类,或者问题学生。无论如何,没有人反过来问,为何不是制度因为时代与人做出改变呢?然后每年一大批的考试继续送入炼狱,一而再的循环,却没有人为孩子提供更多元选项做努力。

马来西亚目前也不是完全没做出调整,一些中学已采取行动,让学生能在技能专班学习,当然还是得应付语文与数学课考试,但至少有较多时间能投入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学习。而一些学校则开拓其他技能学习领域,让无法适应考试制度的学生尽可能学习一项或多项技能,不用让学生辍学到社会做学习,让学生尽可能拥有较好的学习环境。

另外,有些主流教育外的教育方式,也在马来西亚萌芽,如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华德福教育,采取以人为本,让孩子在欢愉的环境中学习,是值得赞许的。

而20几年前开始在马来西亚建设的各种国际学校,也不乏采取欧美人格培养与渐进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以舒服轻松的方式掌握知识,也让学习变得更有趣与符合学生长远的需求。

不过这类的教育费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相当昂贵,并非所有家庭可以负担,许多孩子依然只能在主流教育体制下学习,受益者多寡,大家必然各有体悟。

马来西亚主流教育在换汤不换药的教育格局中,可谓毫无新意,而每年一堆又一堆的状元学生出炉,大家跟著欢欣鼓舞的同时,是否想起考场上其他痛苦挣扎或无能为力学生的无奈呢?

何赞辉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