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拍摄照片,为此次发现的古代炭化小豆与现代小豆的对比。(图取自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新华社)

(济南15日讯)近日,中国学者领衔的国际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团队通过植物考古和碳-14测年研究方法,在山东淄博后李文化小高遗址发现了距今约9000年的炭化小豆(亦称为红豆)遗存。这一发现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低水平食物生产阶段,黄河流域已建立“谷物+豆类”的组合,打破了小豆“单一起源”说。

新华社报导,在小高遗址揭露出的600平方公尺文化堆积中,考古队系统采集了891份浮选样品,在约3万2000粒炭化植物遗存中,发现粟、黍、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其中包括45粒炭化小豆。经过碳-14测年研究方法,其中两枚小豆的直接放射性碳测年结果为距今约9000年。

“这比我国境内此前发现的炭化小豆提早了4000年”,论文第一作者、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教授陈雪香表示,这些小豆与黍、粟、大豆的伴生出土,也证实了9000年前黄河下游已形成东亚地区最初的“谷物+豆类”复合作物体系。

研究成果显示,小豆在东亚地区的驯化是一个长期的、多中心的复杂过程。它在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平行发展,而非单一起源。

打破日本是小豆起源中心观点

团队分析东亚地区140馀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数据发现,日韩地区小豆的尺寸明显增大的时间节点早于中国黄河流域。这或许与狩猎采集人群更倾向于选育淀粉含量高、个头大的小豆,而农业人群倾向于选育蛋白质含量高的小豆的人为选择有关。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教授赵志军说:“这次发现证实,中国在9000年前开始食用甚至种植小豆。这打破了日本学术界认为的日本是小豆起源中心的观点,说明中国也是小豆的起源地之一。”

该国际团队由来自山东大学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大学、俄勒冈大学、冈山理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学者联合组成。
 

2023年1月6日拍摄照片,为此次发现的古代炭化小豆扫描电镜照片。(图取自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新华社)
2023年1月6日拍摄照片,为此次发现的古代炭化小豆扫描电镜照片。(图取自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新华社)

薛佩菱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