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4日讯)有“风王”之称的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直朴中国广东省,外围环流扫过台湾,花莲县一个堰塞湖周二发生溢流,大水冲进邻近乡镇造成严重灾情。根据当局最新通报,失联者增至152人。
根据台湾中央社,台湾行政院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周三下午通报,至下午1时,台风造成14人死亡、32人受伤、152人失联。该中心在上午通报,截至早上8时,有124人失联。
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周二溢流,重创光复乡,14名死者遗体陈尸地点都集中在当地。周三上午,堰塞湖再度溢流,中央灾害应变中心下午临时开记者会说明状况。

农业部农村发展及水土保持署(简称农村水保署)官员表示,堰塞湖坝体原本高约200公尺、满水位约9100万吨,周二发生溢流已是最大量。周三上午透过空拍机,拍到蓄水量已下降至约2300万吨,因上游堰塞湖集水区有雨势,可能出现些微溢流,但水流会集中在下游河道,将持续以空拍机拍摄溢流状况。
洪峰流量超过估计4倍
官员指出,先前对河道设计有达防洪标准,对河堤也已加高并加强困定,目前判断不会出现如周二溢流状况,且溢流的水源会依循河道经过,不会有溢出状况。
经济部水利署官员说,周二发生溢流是因洪峰流量超过原本的4倍,导致出现水患,先前已针对河道疏浚,并提升堤防高度及提前布置防洪沙包,会持续掌握相关水位。
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副指挥官黄昭钦表示,已要求农业部持续以无人机等科技设备监测堰塞湖的水位,周三上午召开情资会议,预估当地降雨量将减少,周四下午5时雨量可能会变小,溢流状况将比周二还小。

另外,黄昭钦上午在应变中心会后的记者会提到,花莲堰塞湖形成坝体约高200公尺等同于66层楼高,纵长约2公里、宽度600多公尺。
他表示,受豪雨影响,堰塞湖周二下午溢流,连同坝体内的沙石共约有75%的水量流至下方村落,才会造成此次水患。
半小时涌出1540万吨水
台湾农业部林业自然保育署(简称林保署)周三稍早时指出,7月25日卫星影像显示,马太鞍溪上游支流既有崩塌扩大并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地表裸露面积由6月15日的约300公顷,扩大至7月25日的约500公顷。天然坝高约120公尺、坝长500公尺,坝宽1650公尺,坝体体积约5445万立方公尺。堰塞湖蓄水面积约18公顷,蓄水体积约1400万立方公尺。

林保署说,堰塞湖广泛的定义,就是河流因土石崩塌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因坝体结构松散,易受冲刷、侵蚀或蓄水量续上升,造成大量湖水溃决,对下游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东华大学防灾团队针对马太鞍溪堰塞湖做了监测纪实,马太鞍溪堰塞湖周二下午2时50分发生坝顶溢流,30分钟水位就从1141公尺降到1127公尺,换算堰塞湖面积约110公顷,等同于有1540万吨的水瞬间涌出,相当于6000个奥运标准游泳池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