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中国国民党号召党公职人员及蓝营支持者在台北地检署外集结,抗议民进党利用司法整肃在野力量,打压异己。图为参加抗议的民众手举“我是台湾人我反绿”、“战独裁行动”等标语。(图取自中新社)

(台北13日讯)台湾行政院官网日前被发现将占总人口逾96%的“汉人”改写为“其馀人口”,岛内各界批评此举割裂两岸历史文化联结,是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政治操弄。

据中时新闻网报导,行政院官网在“国情简介”栏目设有“土地与人民”介绍,有民众发现,该网站先前写“汉人最大族群占总人口96.4%”,但目前却改成“台湾目前已设户籍人口2.6%为原住民族群,另外来人口占1.2%,其馀人口占96.2%。”

中国国民党台北市议员李明贤痛批,他来自屏东,外婆有原住民血统、外公是老兵;爷爷、奶奶虽是闽南人也有客家血统,“这样算起来,我是行政院定义的哪一种人口?”

李明贤表示,早期汉人移民台湾,因为没有携带家眷,出现历史课本所称“有唐山公,没唐山嬷”,然而,汉人娶平埔族也是多元族群融合的一环;就如同1949年之后,大量老兵与台湾人包括原住民结婚,这也是族群融合;近年外配(包括中国籍配偶)也是族群融合的一部分。

行政院发言人李慧芝回应,监察委员鸿义章认为原有汉番两大族群壁垒分明的描述不利于消除族群歧视,行政院为促进族群平权配合进行调整,并无其他政治考量,吁外界勿做不必要的解读。

中新社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报导,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钮则勋指出,这种描述方式存在3个问题:第一,违反大众认知逻辑;第二,外界难以理解“其馀人口”由哪些人群组成;第三,所谓“族群平权”或将造成更多矛盾。他批评此举“狭隘”。

台湾原声童声合唱团5月6日在南投县府献唱。(图取自中央社)
台湾原声童声合唱团5月6日在南投县府献唱。(图取自中央社)

从“去中化”到“去汉化”

“我们的祖先来自于中国大陆,我们就是汉民族,这有什么不对呢?为什么要写成‘其馀人口’?”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赖士葆表示,这是民进党进一步“去中国化”、“去祖先化”,也是“仇中”、“恨中”、“反中”的具体表现。

台湾政治学者施正锋指出,把占比大的部分变成“其他”,是刻意借由表述方式的变更来达成与大陆“切割”的目的。他表示,早期来台有闽南人、客家人等,以汉人血统文化为主,难道我们以后不拿筷子、不写毛笔字吗?连历史、文化、血缘都要否定,明显就是混淆视听、掩耳盗铃。

《中国时报》周一发文表示,民进党一直在推动“去中国化”,近期立法院发生“假日之争”,民进党立委也很抗拒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节假日,包括纪念孔子的教师节、台湾光复纪念日等,祗为遂行其意识形态。

《联合报》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尽管当局辩称“无政治考量”,但外界认为此举更偏向“认知作战”,“去中化”不够,还要进一步“去汉化”。从课纲对中国史的淡化,到地图上“中国”字样的消退,如今连人口描述中“汉人”二字也遭除名,这是一场经过缜密设计的运动,以多元之名,行文化排除之实。

薛佩菱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