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个原本叫“阿拉伯广场站”的巴士站更名为“清真寺站”。(图取自香港《星岛日报》)

(哈尔滨7日讯)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道外区的阿拉伯广场,是集宗教、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广场核心为始建于1897年的哈尔滨清真寺,是东北最大的伊斯兰清真寺庙。中国大力推动伊斯兰教中国化,要求“去阿拉伯化”、“去沙地化”,作为黑龙江省会城市的哈尔滨传出公交(公共交通)站台更名,其中“阿拉伯广场站”更名为“清真寺站”,“穆斯林小区站”更名为“城乡路站”。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导,微信公众号“哈尔滨公共交通”发布图文,哈尔滨市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车事业发展中心发出上述通知。“60车队”3月31日发出的通知称:根据哈尔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要求,对涉及“穆斯林”字样的站名进行排查。

中国大力推进宗教中国化,当中伊斯兰教中国化是重中之重。官方主要整治一些领域“清真”概念泛化,要求清真寺的建筑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最近,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微信公众号的标志换新也引发关注。

中国伊协原来的会徽是绿色,并有清真寺建筑圆顶及星星、新月标志,阿拉伯色彩浓厚,并且附有组织英文名称。更换后的会徽则改为蓝色,且更加简化,去除了图案与英文名称,仅留下中文名称。

哈尔滨的“阿拉伯广场”暂时还未传出被要求更名,广场内的清真寺何去何从也值得关注。

根据公开资料,这是中国1500座清真寺中唯一的阿拉伯式建筑,大殿面积426平公尺,可容纳500多人,后窑殿设有21.75公尺高的尖塔(俗称望月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接待穆斯林十万多人次。

薛佩菱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