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比亚迪电动车在中国山东省烟台市的港口,等待装船出口。(法新社档案照)

(伦敦15日讯)国际特赦组织周二表示,主要电动汽车制造商未能证明他们在生产电池所需金属时,能保护工人和社区免受剥削和环境伤害。

法新社报导,这家国际人权组织根据13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在其钴、镍等金属供应链上,是否符合国际人权标准方面的透明度进行了评估。

国际特赦组织秘书长卡拉马德称:“电动车电池所需金属的需求量大幅增长,给受相关矿业影响的社区带来了巨大压力。”

他说:“与开采能源转型矿物有关的侵犯人权行为令人震惊,且普遍存在,而该行业的回应却严重不足。”

国际特赦呼吁汽车制造商解决其供应链中的问题,如强制迁离、环境污染、居民用水受阻和侵犯土著人权等。

该组织表示,自2017年首次就此问题发布报告以来,该行业已取得了进展,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德国汽车制造商马赛地(Mercedes-Benz)在评级中得分最高,其次是美国电动汽车特斯拉(Tesla)。中国比亚迪、日本三菱汽车(Mitsubishi)和韩国现代(Hyundai)得分最低。

卡拉马德称:“这些公司所报告的承诺往往含糊其辞,且很少提供有意义行动的证据。”

去年9月,国际特赦组织指控多家跨国公司骚扰并强制迁离刚果(金)的钴矿附近的居民。该组织还记录了菲律宾与镍矿开采有关的侵犯土著人权的行为。

卡拉马德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企业人权工作的监管。

朱冠华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