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事件往往教人措手不及,但它其实能够预防。正如资深辅导员余炽和所认为,正视自杀意念、理解它的发生与症结所在,转换固有的思维模式,便能杜绝它的发生。

自杀率升高乃全球趋势。在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的统计中,自杀率居高的皆是高度发达的地区。这一数据显示,现代化的生活常使人忽略了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同时彰显了全球对精神卫生教育的普遍忽略及匮乏。马来西亚在全球自杀率榜中排名148,平均每10万人当中便有3人自杀,其中男性自杀率高于女性达3倍。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资深辅导义工余炽和表示:“萌生寻死意念的男女比例为1:3,但成功自杀率却是男性比女性多(3:1)”,这种现象和男女的个性差别有关。

“女性习惯和友人谈心,透过倾诉能够有效抒发心中苦恼,加上爱美心态和怕痛的心理作用下,不希望自己在临终最后一刻面貌难看和痛苦;然而大部分男性却碍于传统观念,被套上‘男人流血不流泪’的枷锁,有苦只能采取压抑的方式,一旦爆发便不可收拾。”

他指出,以往自杀族群在年龄层方面以老年人和30岁以上的成年人居多,“老年人的自杀率在许多先前国家一直高居不下”。而青少年的自杀率在近年有逐渐提升的现象,目前在各年龄层排行中排行第三。他提醒公众:“别以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年轻、事业有成,就不可能自杀”,自杀的发生并不限定于身份、背景、性别或年龄。

余炽和指出,现代社会步代迅速,人们生活压力大,尤其科技的发达如通讯app的发明,更让打工族有必须被公司“随传随到”的感觉。在压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如果平日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适度寻找身边人倾诉,发泄情绪,便存在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爆发的危机。

亚洲部分国家自杀率

压力为主要因素

自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忧郁症是蛮主导性的一个因素。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现共有3.5亿人患上忧郁症,而每年在其阴影之下自杀的人数高达100万,著名影星罗宾威廉斯(RobinWilliams)便是一个例子。目前,全球只有不到半数的忧郁症患者接受治疗,此状况亟须解决。

另外,滥用药物和年龄老化也是原因之一。余炽和表示:“有些老人在退休离开职场后,会觉得自己失去了‘功用’,生活中出现太多的空白与独处,情绪容易忧郁,出现想不开的状况。”至于青少年,恋爱关系以及家人的关系,都可能让他们产生情绪问题,“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压力。”

一个人会选择走上自杀的道路,背后的原因多且复杂,非单一原因所造成。“往往我们所见的‘原因’(如学业问题、失恋)大多只是表象,它只是最后引爆当事人采取行动的导火线,背后还有很多其他的综合因素。”

预防胜于一切,余炽和认为,平日培养良好的社交圈子,交一两个知己,平日里可以参与心灵健康讲座,留意报章上的报导,并记下辅导中心的联络方式,出现“导火线”时,才能降低自己走上自杀这条不归路的可能。

自杀行为的发生

余炽和指出,情感、病痛、工作和人际关系带来的种种压力,一旦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便容易经由导火因素触发寻死的意念。自杀者的动机通常有以下数种:

➤解脱无法忍受的痛苦

➤惩罚他人/自我惩罚

➤逃避罪责或债务

➤想引起亲友/大家的关注

➤想主宰死亡的时间和方式

➤报仇或操控他人

➤加入亲人或偶像死亡的行列

➤化解冲突纠纷

➤当作求救的沟通方式

要预防身边人走上自杀的道路,势必要先理解它所发生的动机以及过程。余炽和表示,“一般上我们不会因为某一件难过的事便马上寻死,通常是先有意念的产生。”当遇上‘导火线’,产生自杀的冲动,则需视当事人的个性,“暴燥及冲动的个性会加促行动的可能。”

守门人123步骤,严密把关

余炽和表示,自杀其实有警讯可循,“至少有50%意欲自杀者会向身旁的人发出警讯。”当事人可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不只一次向身边的人透露出警讯,倘若无法及时获得回应,便极可能在心灰意冷下寻死。若发现身边的亲友突然出现以下状况,应当多加留意:

➤学习/工作表现突然退步

➤提及死亡/自杀的想法及话题

➤探讨各种自杀方法

➤订下计划/临终安排

➤情绪转变

➤重大的事故,引发压力

➤离群孤立

➤情绪引致的生理症状(如失眠、记忆力衰退)

➤高危行为(如飙摩哆)

“当察觉身边的亲友有异样,如话少了,很少分享心情;脸上少了笑容;和人说话总是低著头、不看对方眼神,这时我们便可以使用守门人3步骤。”

1问:询问、关怀他的近况

对方或许并不会经你一提问便全盘道出他的苦恼与不开心,必须经过几次的询问才行。但切莫强逼或不断追问,要让他在舒服且自愿的方式下道出。

2应:正面回应、关怀,让对方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切忌以负面的答案回应对方,如“算你倒楣”,让对方看不到希望。若对方的情况不太严重,一般上进行前面2项便可达到一定的纾解效果。“在和人述说后,情绪会比较冷静,能够好好思索自己下一步怎么走”,但若情况严重,便得采取第三步的行动。

3转介:告诉对方求助的管道

一旦对方的情况无法获得适当的改善,可介绍对方前往辅导中心求助。“把电话号码给他,或陪同他到辅导中心,让专业的辅导员协助他。”

余炽和表示,即使介绍了朋友专业辅导管道,也应继续跟进与关心对方,勿置身事外。理解对方是否还有什么困惑,陪他一起解决问题。

他也指出,“我们在处理自杀的案件或援助处于自杀边缘的人时,可以使用很多技巧,其中最有效的就是聆听。”平时做好聆听的工作,让当事人拥有良好的抒发管道,可以避免不幸事件发生。“我们(辅导员)在接到求助者来电时,通常对方的情绪都十分激动,首要做的是先舒缓他的情绪。”扮演聆听者此时便显得特别重要,“不要一直追问或说教。有了这样的陪伴,这些自杀高危险群的心情会比较平复,不再那么冲动。”

余炽和
余炽和

余炽和简介: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资深辅导义工
➠拥有19年辅导经验
➠义工培训课程的培训及带领员
➠自我探索成长团体带领员
➠电台节目嘉宾

重新学会情感交流

现代生活城市化,大多数人忙著寻找生计养家糊口。追著数字跑的生活,使许多人承受多重压力,进而忽略了关心亲友,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关系上的的冷淡。一旦有时间互动,也只流于表面的问候,如功课做好了吗、考试及格吗、够不够钱用…没去留意对方的想法及内心、情绪上的感受。“这种不良的模式应该获得改善。”

要改善生活模式,都市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没有时间。但无论再忙,也都会有较缓合的时刻。一直惯常使用思考模式处理问题的我们,何不在工馀时间,把思考模式转换为感受模式来和他人互动,给予身边人更多心灵上的滋养,同时让自己的心灵获得抚慰?

余炽和指出,许多自杀者的家属在事件发生后会感到错愕,声称当事人事发前并无异样或先兆,这大多源于他们和当事人的互动模式出现问题,“不是他们没有征兆,只是他们没有发现而已。”

他建议居住在外的为人子女者,记得每次回家时抽出至少半个小时陪父母说话。“最好能够握著父母的手,对话时望著他/她,让他们有80%的说话时间,而自己的回应只占20%。”即使父母只是在发牢骚,或一再重复同样的话语,也请耐心聆听,让父母有机会说说心里的话。

同样的,为人父母者对子女也要定时抽出时间给予关心。“父母亲应该抱持的心理是:宁愿买少一件衣物或玩具给孩子,也要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物质需求和心灵需求是两回事,即使你给孩子山珍海味,也不及能够给予他们心灵上的交流来得珍贵。

通讯站:
生命线辅导热线:+603 4265 7995
网站:www.lifeline.org.my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