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娱乐新闻中满是某位离异男明星承认新女友的消息。我对这类绯闻的兴趣不大,但有关女主角的一则新闻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报道指出,她在直播时坦承自己的容貌是经过医美修饰的,她的原话是“微do(动),但真的do(动)的不多,不是从头到脚都科技人,一点点科技,40%科技吧!”。令人不解的是,年仅三十几岁的她对自己的原貌有何不满,以至于愿意让医生动刀修整如此大的面积?究竟什么样的“美”才算达到理想的完美形象?

保持青春容颜的观念已深植于人们心中,尤其是女性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是美容护肤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按现代流行语的说法,女性是护肤美容界的“金主妈妈”。商家在设计广告时,常常通过特写女模特的面容,传递自信魅力的讯息,各种明示或暗示“金主妈妈”,要拥有美好的人生的前提要有一张毫无瑕疵的脸。这些内容经常使用夸张词语,如“完美肌肤”、“无瑕”、“健康靓丽”等,不仅强化了单一美的标准,也暗示著不符合这些标准的人不够好。容颜的自然衰老,皱纹等都被认为是女性的天敌,必须用尽全力掩盖或消除它们。这种潜在的审美让许多人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形成容貌焦虑。

商业广告中展现的理想化形象通常是经过专业修图的,反映了不切实际的审美标准。观众潜意识中将这些形象视为美的标杆,容易导致自我怀疑与焦虑。普通人在镜子前对比这些“完美”模特,常常感到自卑,开始怀疑自己的外貌是否达标。随著科技的发展,手机屏幕上的美丽标准被进一步放大,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美妆、健身与时尚内容塑造了“完美生活”的形象,很多人因此感到需要以“广告里的美女”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陷入无尽的焦虑中,愿意花高价购买产品,甚至进行医美手术。

然而,近年来医美事故频发,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根据马来西亚卫生部发布的《美学医疗实践指南第二版》(2020年),美学医疗实践并没有国际公认的定义,指南将其描述为一个涵盖多学科的医学领域,致力于通过基于证据的非侵入性、微创及侵入性治疗方法,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和谐。这说明医美的目的在于美容,而非治疗病理性疾病,属于非必要医疗项目。

该指南还强调,并非所有美学手术都是绝对安全的,常见并发症包括麻醉反应、出血、感染、疤痕、色素变化,甚至死亡。当某项手术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时,即使对皮肤的损伤较小,也可能被归类为侵入性手术。古人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爱护好自己,以免父母难过。在选择医美手术之前,不妨采取更加慎重的态度。毕竟,医美手术不仅存在风险,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个人的容貌焦虑和自我否定等问题。

颜玉君

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语言暨应用语言学系(中文)高级讲师。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