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居室总是窗明几净,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乖巧伶俐,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别家小孩的妈妈总是比自己做得更好。放过自己,学会拥抱种种不完美,妈妈们可以让日子过得更舒心。

作为妈妈,总想给家人最好,却往往忘了自己的需求。美国一项访问了3000名妈妈的调查报告显示,76%妈妈肯定爱自己的重要性,但80%妈妈不会拨时间来照顾自己的需求。

近年,“Self-care”在网络上吸引到不少妈妈的注意力,但美国Thought Catalog人气网络作家威斯特(Brianna Wiest)则指很多人都误会了“Self-care”,并以“Self-care不应只是泡海盐澡和吃巧克力蛋糕”为题撰文,引发热烈的回响,更被网友誉为“2017年最佳的文章”。

威斯特在文中指出,“Self-care”常被错误解读为“以经常性消费来自我奖励”,这想法是偏离了真正意涵。真正的“Self-care”不应是借由泡澡、纾压按摩,或是一颗巧克力等物质来短暂性抛开压力,而是要学习在生活中做取舍,建立健康的生活,逃离因压力过多而“必须经常性逃离”的生活模式。

她又指,“Self-care”的真正涵意是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角,而非受害者或自我宠溺(Self indulgence)。“Self-care”其实并不美好,因为必须先直视习惯逃避的问题,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再走出舒适圈,为自己想过的生活做出选择。这比到蛋糕店买两块蛋糕困难许多。

4个练习,寻回快乐的生活:

1)除去非必要决定

美国《赫芬顿邮报》曾探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压力下如何爱自己,文中提到他会消除生活中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决定,并化成如常的规律。例如他的西装一向只有灰和蓝两色,这样就不需花费精力在周而复始的琐碎决定上,从而挪出让心灵自由的空间。

2)人际关系断舍离

有些朋友相处起来有负担,便应切断这些不必要的人际关系,能把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以及亲爱的家人。

3)学会说“不”

在家庭中,妈妈的角色通常是给予者,给是努力满足孩子和丈夫的需求,却让自己精疲力尽。因此,妈妈善待自己第一步就是,学会适当对拒绝家人的需要,一方面让孩子学习承担责任,一方面亦保有自我空间,让自己维持在一种健康平衡的状态。台湾主持人及作家,并育有两名小孩的陶晶莹在她所撰写的〈成为父母,我们几乎没有了那个原来的自己〉一文中提到,她每天会抽一小时来做自己,例如当小孩看卡通时,她便练书法。看完卡通,便关掉电视一起阅读,又或在半夜清晨看自己爱的电影、练结他、写作或探索,就是忘掉家庭、忘掉丈夫、孩子,一天一小时做回自己。

4)放手授权

过于追求完美,会让人习惯凡事亲力亲为,无法放手给旁人。专研新手妈妈“Self-care”的家庭治疗医师和临床谘商师丽莎巴哈(Lisa Bahar)表示,妈妈一定要放下过高的期待,学会向他人求助,尤其对于想帮忙却不知从何帮起的另一半,尽可能把任务交代清楚、交割出去。

不做比较用自己行得通的方式当妈

当妈妈最令人泄气的一件事,不论自己怎么努力,总会有别人做得更好。美国Media Chic创办人、有3个孩子的蕾秋霍莉丝(Rachael Hollis)在新书《女孩请洗脸》(Girl,Wash Your Face)中分享自己决定拥抱不完美的心路历程,为妈妈们打气。

一天,霍莉丝的儿子叫她去买一条“坠子是小孩名字缩写的那种项链”,因为这样她才会“跟其他的妈妈一样”。儿子的话让霍莉丝想了很多。她知道自己跟儿子班上其他妈妈不同;她没想到的是,儿子也注意到了。

她跟其他妈妈最大的不同是,她工作时间很长,很少接送孩子上下学。为了补偿,她隔周在孩子学校当志工。但就算是坐在那些小小的椅子里,跟其他的妈妈志工一起帮忙剪纸或把作业塞进资料夹里,她看起来还是不太一样。她不穿牛仔裤或瑜伽裤,总是穿著高跟鞋和白衬衫。稍后她穿著这身衣服跟孩子在沙堆里玩,这让她看起来格格不入。但是没办法,因为在这之后她要立刻赶去开会。跟所有的职业妇女一样,霍莉丝的生活是两头烧的蜡烛。

多想想自己做得好的事

霍莉丝希望多参与孩子们的生活,所以她会在明明已经忙不过来的时候,还答应主持学校的募款活动,或请假去看儿子的足球练习。她以为这样做会得到孩子们的肯定,但是并没有,“我的孩子们还小,他们不在乎我要出差,不在乎我有截稿日要赶上,不在乎我同事需要我做好我那份工作。他们只想到昨天的校外教学,其他同学的妈妈都陪著去了,只有我没有去。”

养育学龄儿童让霍莉丝倍感压力。3个孩子各有不同的行程表,各种校外教学、表演,糕饼义卖,狂欢节。每天的接送时间都不一样。她常常会搞错时间、忘记事情,或在截止日的前一天半夜才想起这回事,“因为某种原因,别的妈妈在这方面似乎都做得比我好。”在学校的“自己做T恤日”,霍莉丝买现成的T恤充数。儿子回家说:“你知道吗,利雅姆的妈妈种有机棉,她亲手摘棉花、纺线、织布,然后缝T恤。”

一想到这些,霍莉丝就觉得自己要疯了。所以,她决定不再挤出时间参与学校的活动;不再做志工,但班上的派对她还是会贡献一些买来的东西;不再参与校外教学,并让保母接送小孩。

霍莉丝建议所有妈妈们,尤其是职业妇女妈妈,用对自己的家庭行得通的方式来教养孩子,不要担心其他人会怎么想。用正面的态度,多想想自己做得好的事。

妈妈参与社交 有助改善亲子关系

很多妈妈会把大部分时间投放在孩子身上,放弃自己的生活和社交活动,但有研究指出,原来社交生活的丰富程度会影响妈妈的心情,从而影响亲子关系,如妈妈有较多朋友,与小孩的关系会更密切。

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心理学研究人员在期刊《家庭过程》上发表报告,指朋友数量多的妈妈跟十多岁的孩子更亲近,因为活跃的社交生活让母亲感觉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从而面对孩子时更具权威;而社交生活较少的妈妈自我感觉较孤立,从而设法让孩子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

报告主要作者特蕾塞格拉茨表示,养育十多岁的孩子并非易事,而来自社交圈子的支持对妈妈的母亲有很大帮助,包括实际和情感上的帮助,如育儿知识、遇到困难时有人听你吐苦水等等。但是,父亲朋友多并不会给亲子关系带来类似益处,研究人员认为如要帮助父亲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控制感”,可能需要其他途径。

除了多跟朋友聚会,有心理学家更提醒妈妈要懂得爱护自己,给予自己喘息的空间。去年,P&G联同香港幼儿教育及服务联进行了“妈妈压力指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逾六成妈妈感到精神压力,当中全职或兼职工作的占逾七成,近半数为30至39岁。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邓诗琪博士表示,35至45岁妈妈为情绪病高危,并指出如配偶或子女发现妈妈长时间出现精神受压的症状,应尽快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因为情况严重时可引发抑郁或焦虑等病症。

【快读】人生最开心的年龄:23岁与69岁

英国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一项关于快乐指数的研究,研究了2万3161名17至85岁的德国受访者,预计未来5年的生活满意度,5年后再进行评分,结果显示人们在23岁和69岁时对自己的人生最满意。

研究结果显示,快乐指数就像过山车一样呈U型走势,20多岁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甚至高估未来5年的快乐程度。无奈步入社会后,快乐指数就一直走下坡,对于社会的期待逐渐落空,55岁左右跌至人生最低潮。跨过这道坎后,人生的满意度才慢慢攀升,到69岁时再登高峰,而晚年人士通常会低估未来生活的愉快程度,所以相对不容易觉得遗憾。

研究人员认为这与人对未来的期望有关。年轻人初出茅庐,满腔热血,当现实与理想不符时自然愤懑难填,容易极度失望,而老年人经历沧海桑田,对未来期待降低,反而人生会有惊喜。

美国美银美林亦曾进行类似研究,发现老年人更加快乐,在50至59岁的人快乐指数则最低,这个年纪的人应该正在筹备退休计划,为什么仍会不快乐呢?原来,在个年龄阶段的人最为寂寞,子女离家上大学,不习惯家中没有子女陪伴,但又要交学费,又要供养父母,又想退休,多重压力下变得比较焦虑。

61至75岁的人正值人生中最自由的光阴,有参与研究的受访者表示,年轻时会汲汲追求名车、豪宅,“但迟暮之年才会明白生活的体验比物质更重要。”研究人员认为退休人士不一定整天窝在家中看电视、沮丧颓废的形象,日子也可以过得很充实。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