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曾因看了鬼片而恐惧不安?或对某些日常生活的事物感到莫名的恐慌?甚至其恐惧影响到日常生活作息,如睡不著、一直哭泣、过度依赖身边的照顾者等?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孩子感到不安的原因。

大部分孩子在成长的某些阶段会感到恐惧。常见的恐惧因素包括黑暗、嘈杂声、大型动物、迷路、“妖怪”、独自睡觉等。有些孩子担心父母生病或死亡,会失去他们,因此感到极其害怕。

焦虑同样是孩童情绪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孩子会由于过度恐惧和担忧而焦躁不安,也因为面临生命中的诸多挑战而感到焦虑,如搬家、转校、参加新活动等,都会让他们感到焦虑。有些孩子也会由于不了解自己或所爱之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感到焦虑。

孩子的焦虑感,会通过与兄弟姐妹或朋友打架、发脾气、睡眠障碍、大声哭泣、粘人或挑衅等一系列行为后,慢慢自行消退。有时孩子行为的原因很难让人理解,大人需了解子女发生什么事,这有助于读懂他们可能感到焦虑的信号。

虽然焦虑感在孩子身上极其常见,但焦虑感开始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时,家长就应寻求专业意见。若孩子的恐惧或焦虑感已经干扰到他们的日常活动,同时在几个月时间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日益恶化,那么就要向全科医生、儿科医师或学校辅导员征询意见。

何谓惧怕?

“一个人对想像中的威胁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心理方面是焦虑﹑恐慌,生理方面则是心脏加速跳动﹑呼吸困难﹑同时有恶梦等。”

例如:家长对某发生事件后的情绪反应、孩子胆子太小、夜晚不敢一个人熄灯睡觉、不敢去接触小狗小猫之类驯良小动物,甚至害怕打雷闪电等。这种现象即为心理学上所说的一种恐惧情绪反应。

【惧怕的面目表情与特征】

● 两眼睁圆,放大。
● 肌肉收紧,通常会紧握双拳,嘴的上下颚也显示出紧张状。
● 当抱著受惊的孩子,会感受出他急促的心跳与呼吸。
● 如果你询问他,他可能会哭,或告诉你他害怕。
● 年龄较长的孩子受到严厉惩罚并受惊后,可能会逃避躲或拒绝正视他人的眼睛。

【惧怕的分类】

●婴儿:婴儿惧怕的事物,以强光、陌生人、巨响为主;一般而言,这些恐惧并不会是长期的,2岁左右大概是顶峰,3至4岁则降至最低点。

●学龄前:这个年龄层最常见的恐惧是怕黑、怕幻想的事物如:妖魔鬼怪一般而言,2至3岁的小孩怕动物,3至4岁的小孩怕黑,5至6岁小孩则以幻想的事物为恐惧的主要来源。

●常态:这种恐惧不分年龄阶层,一般人都常见。例如﹕怕蛇﹑怕老鼠﹑怕上台演讲等。

引起惧怕的原因

案例:有个5 岁的小孩, 他在外面听见玩伴讲了个鬼故事,回家后他马上就把这故事转讲给妈妈听,然后告诉妈妈说:“妈妈,好可怕啊, 晚上那个鬼出来就糟了!”到了晚上,那小孩果然不敢独自进房间。

以上例子说明,这鬼故事一直存在这小孩脑海里没忘记。

为什么孩子会害怕?

孩子富有想像力,他自己可以编出一些古怪且不通的故事,他们的游戏往往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对孩子们来说, 一切都是可能的,而且他们都会相信。他们喜欢听神奇的故事,能够接受任何魔术,他们也需要玩伴,一起装扮各式各样想像出来的角色,扮娃娃﹑玩家家酒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有些孩子更是会为自己造出一个幻想玩伴来,这玩伴有名字及特殊、明显的性格等。由于想像力丰富,所以也会有一些看上去没有道理的害怕,例如怕鬼怪﹑怕黑等。

专家表示, 这些惧怕会随著小孩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有些惧怕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消除。因此,无论是父母﹑老师及身边的长辈们都应慰问、关心,尝试从孩子的立场来了解与同情他的惧怕。

引起儿童惧怕的原因主要有:

I) 熟悉的情景发生意外的转化孩子对自己已经可以适应的周围环﹐心中的直觉较有安全感。但是﹐更换一个新的周围环境时﹐孩子会感到焦虑不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例如:搬迁新住宿。

II) 暗示引起的惧怕案例 1:有些父母在对夜晚哭闹的孩子或听到屋外一点声音,就说:“别哭,坏人来了。”这些暗示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使孩子害怕黑暗中的任何声音,怕黑暗,怕黑暗中进房开灯。

应付:家长可以用暗示的方法加以纠正。例如,带孩子一起进黑暗屋开灯,然后对他说: “你看,你已经进了黑屋子,你并不害怕。”如此反复强化,可逐渐消除不应有的害怕。

案列 2:父母常对孩子说:“不要乱跑,外面有人拐卖孩子”,并一直把孩子关在家中抚养。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产生怕生人,怕生疏环境的病态恐惧。

应付:对这种情况,可以设法向孩子讲明道理,使他们陌生人并不那么可怕,消除思想障碍有助于克服情绪障碍。

III) 经验得来的惧怕主要来源于直接的体验﹑观察与模仿。

例子:孩子不小心被狗咬了一下,以后听到狗吠就心惊内跳:孩子在电影﹑生活中看见他人对某些事物﹑情景的惧怕,以后类似事物或情景出现时,他也会感到惧怕;幼年曾落入河中,会产生对河水的恐惧,等等。

应付:孩子怕狗,我们可以在孩子看他喜欢的动画片时,把关在笼子里的狗放在他旁边:孩子怕水不敢学游泳,可以先让他在浅水池中玩愉快的游戏,以后再慢慢让他到深一些的水池中游玩,直到学会游泳。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他从对“惧怕对像”的注意,从而逐渐适应,消除对某些事物的恐惧心理。

IV) 条件反射引起的惧怕例子:当一婴儿接触一个带毛的动物玩具时突然出现一声巨响,孩子吓了一跳。后来孩子不仅不敢摸这个玩具,而且可能从此害怕一切带毛的东西。

应付:可采取系统脱敏法加以克服。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人的惧怕总是与身体肌肉的紧张并存的,只要消除肌肉紧张状况,恐惧也就随著克服。例如,让孩子先走近带毛的玩具,然后仔细看它,再用手,摸摸它,最后拿起它。

对年级较大的孩子,可以同时训练他们学会放松技术,即在孩子感到害怕时,让他们放松肌肉。当再出现这类情景,而孩子不再感到肌肉紧张时,就说明孩子对它的恐惧消除了。但必须注意,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要给予奖赏或表扬鼓励,即强化,这是行为矫正的关键。

V) 模仿与观察学习所引起的惧怕幼儿的惧怕很多源于模仿或观察学习,看到别人对某一事物害怕,他们也会对该事物害怕。

案列 1:打针时孩子看到其他孩子恐惧﹑哭闹的样子,他也会哭起。

应付:旁边打针的小孩是放松,若无其事,孩子会受暗示,减轻对打针的惧怕。家长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对幼儿来讲,家长是他们最信赖的人。

案列 2:害怕毛毛虫的母亲,他的女儿可能也害怕毛毛虫。母亲在谈到流氓犯罪是表情恐怖,孩子常看到母亲的恐怖表情,虽然自己从未见过流氓,但一听人提起流氓,也同样会表现出恐惧。成人过多﹑过于严厉的责备或惩罚,也会使孩子产生恐惧。

应付:让害怕毛毛虫的孩子先观察其他孩子或成人抓毛毛虫而又嘻笑自如的情景,然后鼓励有惧怕情绪的孩子逐渐接近使其恐惧的对象,这有助于克服惧怕。对某些使孩子感到害怕的﹑不熟悉的情景,可以通过向孩子展示有关真实情况的画面,照片或幻灯片,来消除其惧怕,这也是常用的方法。

【总结】

父母勿以恐吓手段吓孩子,不过分保护孩子,更不勉强孩子做不愿意或不敢做的事情。

父母应把孩子的恐惧视为正常发展的一部分。孩子在克服惧怕心理方面迈出第一部,家长应该持续不断表扬孩子,给予肯定以及鼓励。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多参与团体活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一些轿严重具有恐惧倾向的孩子,需询问有关心理医生或专业辅导员,寻求适当的心理治疗。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