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问:“教育能不能是问号,而不是句号?”问年轻人“什么天气对你来说是好的?”而不是告诉他,“这是好天气。”他们可以自己判断,自己学习。

当时,张悬在音乐会安可曲之后,拿著吉他,用低沉轻柔的声音对台下歌迷说,“新闻自由跟资讯文化这东西,不能够用钱买。”她呼吁年轻人,“你要相信多数人,多数人如果有同样的意见,而且敢于发声,你们就不是一个人。”

打破艺人总是回避敏感社会议题的形象,张悬的一席话,透过优管(YouTube)在网路上被疯狂转载,成为年轻人心中,不怕被媒体封杀的英雄。提到公民意识,她说:“不要只是看见了,然后觉得好可惜。请多去了解,就算只是去谷歌(Google)搜寻也好,了解你自己的权利,有意见永远是重要的!”

11月初,张悬和总统夫人周美青,一起出席儿童福利联盟的活动。张悬也轻柔地呼吁,人们必须打破收养家庭的迷思。从媒体垄断、同志婚姻到儿童议题,张悬认为,每个议题都是出自同一种关怀:以平等心去看待每一个人,社会就会改变,变得更美好。

剪掉长发,耳下3公分的学生头却染上五颜六色,有著青春模样的她,近来的发言都很老成。“亚洲的价值观,总是希望18岁的年轻人跟别人一样。”大人的教育与价值观,让现代年轻人只注重物质消费,却不懂得学习判断什么才是对的、好的。

用岁月磨练专长

张悬的家族四代里皆为知名法律界人士。虽然出身政务官之家,张悬却靠音乐与文字创作独立“求生”。除了热情与创意,她更不断打磨自己的谋生技能,靠能力在职涯发光发热。

“走上音乐这条路,没有大家想得这么可爱。当年对我来说,是非常绝望的事,因为我只能把这条路走好,只能用这条路照顾自己。如果我当柜台小姐,一定当天就被辞退。我不懂得待人接物,我什么都不会,只会无中生有、去创作音乐。”

她直言,成长过程中,不是大家所以为的身份特殊就比较容易。“我们家的小孩退路很少,不只外在条件退路少,精神条件退路更少。”

“精神上,你要自己承担在青春期就做的决定。这种危机意识造就年轻时,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能耐,有没有可能借由练习、经验累积,让自己更熟练?这种危机感,现在反而变成我的安全感,我用年轻岁月把唯一的专长,磨出成绩来。”

年轻人不要听旁边的人说,现在这个年代哪个行业热门、哪个行业最能温饱,就一窝蜂去做。要去想想,你做什么事情最有创意?你最能为哪件事情投入热情?最怕的是,你没有花心力去打磨想做的事情,它永远只是半成品。一直困在别人口中的:“你好像不错”,但始终没看到这分潜力变成真实。

让世界成为自己的

张悬敢大声说“我只有高中肄业”,勇敢挑战高学历,让人想为她喝采。媒体常用“愤青”形容她,但张悬一点也不在乎,始终坚持做自己,捍卫台湾民主自由、关心社会弱势。“我的家族,都是讲究实务、任重道远的人,我身边也都是能够在这种气氛下,进行自我表述的小孩。只有我永远处于状况外,我没办法在对的时间讲对的话。”

她的批判性思考,经常让访问她的记者,陷入“有听没有懂”的僵局。总是得很努的解释自己的想法,无奈能理解的人,少之又少。

接受不完美

国中、高中接触到音乐之前,她一直觉得自己是没有能力的人,但喜欢音乐后,却发现自己很擅长创作音乐,只是依然无法获得赞赏。亲友、老师还是希望她循规蹈矩,有仪态风度。

这反而加速叛逆期的来临,但累积到某一程度,发现这世界上没有乖或不乖、对或不对,只有愿不愿意坦承接受“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学习坦然接受自己——永远看起来没有担当,不懂得一板一眼做事。然后,接受困扰我许久的跳跃式思考,把这特质变成观察生活的资本。然后,花时间心力打磨它,变成在社会中求生的工具。”

你希望别人剥你一层皮,还是自己打磨自己?打磨自己,可以像是不狂热的爱好,就像你平常会打扮自己、注意自己,头发是不是该剪了?牛仔裤是不是不合身了?偶尔为自己汰旧换新,修剪自己的身体和性格,是终其一生值得做的事。

她说:“年轻人不需要典范,要拿典范做什么?”年轻时,她受文学作家黄春明影响很大,但是却没要过他一个签名,或去听一场座谈会。“他对我的意义是,透过知道他如何思考,我是不是也可以活得跟他一样自在。”

当不再羡慕别人的时候,就是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不然永远无法脱离羡慕别人。很多年轻人,花太多时间失落了。失落感,会成为认识这个世界的阻碍。“不要那么快认定这世界只会这样想、那样想,世界还有其它可能性。必须去做看看,去思考、去实践,才能成为你自己。”

大马情况:为不平发声 盼望说话自由

除了台湾正在延烧的学生反媒体垄断抗议活动,英国学生联合会学生组织曾发起示威游行抗议学费高涨,香港中学生团体“学民思潮”早前也举行过抗议“反洗脑”大集会,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为了各种不同的理由走上街头,表达意愿。

“今天你不说话,明天你就没有说话的自由!”,发声权与参与权,成了现今年轻人心中极力想捍卫的梦土。

2012年的大马纷纷扰扰,却也因此让人看见年轻人的力量。曾有人批判年轻人容易被操控、摆布,甚至沦为被利用的工具,年轻人如何看待事情,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年轻人有体力、有毅力,更重要的是有独立判断及思考的能力。

关心社会:勇敢站出来 年轻人争取和谐

23岁的黄净哲第一次参与集会是年十四捍卫苏丹街,作为对美深深迷恋的平面设计师,当时不过是抱著反对及惋惜古迹被拆除的心情,出席集会是想用行动让手足无措的人们知道他们不孤单,还有很多人与他们同在。

后来的净选盟、反莱纳斯等集会都在马六甲参与,他认为:“参与集会更多时候是觉得我们有权利发声,没有人有让别人噤声的权利。”

25岁的芮伟俊是稽查师,打著领带,查著账之馀,也热衷走上街头“晒太阳”。他也认为,集会的目的无非就是向有关当局,表达对某件事情的不满或是平反不公平的对待。“我在308政治海啸后开始关心社会课题,家人、女友也都关心。”

那难道只要发声就能得设想中的东西?黄净哲倒是坦然:“也许没办法马上争取应得的权益,但总有一天会争取到的。最起码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下一代。”芮伟俊也回答:“答案当然是未必,但至少我们勇敢站出来了。”

大马公民意识抬头

他续称:“很开心看见越来越多身边朋友开始勇敢表达不满,公民意识明显提高,现今社会已不容许我们躲在互联网中表达不满,没有勇气站出来,只会让对方漠视我们的请求。”

当有人跳脱了原本的轨迹,我们惯常会问:“是谁影响了你?”

黄净哲笑说:“说起来惭愧,因为加了本地作家Echo许慧珊的面子书,每天被她洗版,看著看著就对社会课题有了深一层的了解。也没特别被谁影响,只是觉得不该再沉默。”

越来越多年轻人对社会课题有所觉醒,他脱口就说:“这是好事,大家不再害怕与沉默,但我个人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该人云亦云。现在很多的资料都是来自完全不被过滤的网络,年轻人接收资讯该先消化再理智地判断对错,不该贸贸然热血。”说完,接著补充:“你也许会是那最后一根稻草。”

对他们而言,公民意识又是什么?芮伟俊认为,公民意识是公民本身对自己应享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有所了解。黄净哲则说:“爱护与争取自己的权益。最基本的一点是,人人都有发声的权益,同时也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很喜欢一句话:“和谐不是100个人在说同一番话,和谐是100个人有100句不同的说话的同时,又互相尊重。””

台湾事件:旺中案 反媒体垄断

旺中案走路工事件,发生于2012年7月,是“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并购“中嘉有线系统”所连带引发的事件。

这个事件引发台湾对于新闻媒体垄断、与新闻自由的讨论,也提出对民众与网路言论正当性的讨论。随后引发700名学生参与“我是学生,我反旺中”抗议活动,与之后的反媒体垄断大游行。抗议学生组成反媒体巨兽垄断联盟,推动反媒体垄断运动。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