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7日讯)雪州巴生班达马兰巴板路木屋区近日爆发拆屋风波,有居民居住的29间房屋已遭拆除,另有50间虽仍未拆,但住户担心随时面临同样命运;部分已被拆屋居民控诉,至今尚未获得白纸黑字的安置承诺,陷入无家可归的困境。
据居民透露,被拆除的29间房屋(不包括空屋)中,27间住家及2间庙宇;目前仅剩约50间房屋,其中44间因仍在法庭程序中而暂未拆除,6间虽仍有人居住,但居民皆忧心忡忡。
居民说,在为期 5 天的拆除行动中,共有 23 人遭到逮捕,包括 12 名社运人士及 11 名居民;同时,部分居民也声称,执法过程遭粗暴对待,手臂与腿部出现抓伤与瘀青。
被拆除房屋的居民今日下午2时在社会主义党署理主席阿鲁仄万陪同下召开记者会,控诉州政府未遵守承诺,原称仅拆除“无人居住的空屋”,但实际执行时却拆除了大量仍有居民居住的房屋。
阿鲁仄万指出,他与居民曾于10月23日与雪州行政议员柏汉会面,并获对方保证仅会拆除空置房屋,然而5天的拆除行动中,有居民居住的房屋却屡屡遭到拆除。
“班达马兰巴板路的房屋自1939年开始,由政府允许居民持土地临时地契(TOL)居住,居民也有缴税;同时,既然这是政府土地,为何发展商却能强行拆除?这是否意味著发展商的权力大于政府?”
居民:25年来未获任何白纸黑字的保证
另一方面,甘榜巴板路居民协会副主席张玉月也强调,居民要求的是停止拆除行动,展开真正的协商,包括明确交代安置方案、受惠人名单与新屋地点,并给予具体的白纸黑字保证,而不是“先拆后谈”。
她无奈表示,居民争取了25年,但至今没有任何一份黑纸白字的书面保证,也没有赔偿。
“我们也要求,在所有协议白纸黑字写清楚之前,不要进行拆除。对于政府的行动,我感到非常难过,我们也是雪州的子民。”
她说,许多年长居民即使获配新屋,未必有能力申请贷款,现被拆除房屋的居民如今无家可归,物品也全部被毁。
“我已经老了,即使获得新房屋,要申请贷款也非常困难。很多有居民的房屋已经被拆除,我们要居住在哪里?政府只是口头承诺,我们的东西全部没了,现在房子也拆了,也没有任何政府给予的书面保证。”
张玉月提到自己的房屋已遭拆除,州政府“不拆有人居住房屋”的承诺对她而言已失去意义,情绪激动之下,她当场将雪州政府日前发出的文告撕毁,以示强烈抗议。
居民:第一天拆空屋、第二天却拆有人住的房子
此外,已在当地居住约45年达米尔指出,拆除行动第一天确实仅拆空屋,但第二天就开始拆除仍有居民居住的房子,最终引发现场冲突。
“州政府承诺只会拆除空屋,不会拆有人住的房子。我们就是基于这份信任,结果却遭到这样的对待。”
针对外界指社会主义党在此事件中“搞政治”的说法,达米尔否认此说法,并强调,居民因未获协助,才主动寻求社会主义党协助。
屋毁受伤报案验伤,居民:只有经历者才懂那种害怕
55岁居民刘秀兰表示,她的房屋在行动第三天被拆除,她的右手臂在行动中被男警察抓伤,留下清晰的指痕瘀青,并已求医进行报案及接受验伤。
“被拆除房屋的居民暂时借住在亲戚、朋友或孩子家;而仍有房屋尚未被拆的 6 间,也每天活在恐惧中,夜夜做噩梦。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那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