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3日讯)董教总今日将批文正式移交给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艾美娜分校),批准该校学生将自2027年起获准报考独中统考。
陈友信:资源分布不均,因地制宜推动办校模式
董教总主席拿督陈友信今日在移交仪式上致辞时指出,虽然现有政策与法令限制全国华文独中数量不得超过60所,但隆中华(艾美娜)分校仍成功成立,并成为全国第64所华文独中教育体系成员,其成立象征著独中教育的重要突破与文化传承的延伸。

他透露,董总于去年10月接获吉隆坡中华基金会来函要求为该校学生申请报考统考,随后由董教总独中工委会成立专案小组展开全面评估,在过去几个月来,专案小组深入考察学校概况、学校管理层、课程与考试制度、师资与学生等方面。
“隆中华(艾美娜)学校在办学理念上始终秉持《独立中学建议书》的精神,坚持母语教学,注重素质教育,关怀学生的全人发展,并构建出一个多元、扎实且具系统的教学体系。有鉴于此,独中工委会在今年5月正式议决批准,学生将自2027年起可报考统考。”
他坦言,独中教育资源在地区分布并不均衡,部分地区学生渴望就读却苦于无校可读,目前也有一种想法,就是搬迁微型独中的可行性,即因地制宜的办校模式,将有助于缓解入学压力,延伸教育资源,使更多学生受惠。
同时,陈友信也期望未来政策能正视独中的历史与教育价值,让华文独中覆盖全国更多地区,惠及更多学生。
“我们当然深知,设立与发展独中并非易事,无论是师资的充足与培养、资金的筹措与运用,还是政策的协调与社区文化的融入,这些都需要学校、社会与政府多方的持续支持。”
林景清:校地历经波折,建设进度达四成
隆中华董事长丹斯里林景清指出,早在2017年,校方已签署买卖合约(SPA)购置校地,但当时双方协议必须保密,以防政府未能批准;直至一年前获得雪兰莪教育局正式批准学校成立,才得以公开宣布,如今才真正放下心中大石。

他也特别感谢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协助处理地契印花税事宜,当时校方已缴清约120多万令吉的地契,在以非营利组织名义向她提出申请并获首相批准后,最终成功退回逾百万令吉的印花税。
他透露,目前校舍建设工程已完成约40%,完成了两层楼的建设,预计将于2026年9月竣工,随后用3个月时间进行筹备,并于2027年正式开学。
“今天是华教大团结、延续先贤使命的一个好日子,也希望我们的带动,能建设更多新独中的诞生。”
谢立意:独中坚持突破,呼吁教育部保障地位
教总主席谢立意校长表示,董教总将统考批文移交给隆中华独立中学艾美娜分校,意味著该校学生将来也能参加统考,这不仅是隆中华独中发展历程的重要里程碑,更对推动我国独中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jpeg)
他强调,独中的办学成绩有目共睹,社会需求亦日益增加,尤其在城市地区因学额有限,不少华小毕业生无缘升入独中而错失母语教育机会;虽然在教育法令限制下发展困难重重,但华社始终坚定不移,透过各种方式突破阻力,让更多华裔子弟得以在中学阶段接受母语教育与中华文化熏陶。
谢立意指出,华社在单元化教育政策的限制下多次寻求生机并开拓新出路,这不仅象征华文教育在困境中依然坚持与突破,也展现华教工作者无惧阻力,持续开创新格局,而数十年来独中教育更丰富了国家教育的多元格局,培养大量优秀人才,为国家繁荣与社会和谐作出重要贡献。
“因此,我们呼吁教育部在制定《2026–2035年教育蓝图》时,务必肯定并保障独中教育的地位,把多源流教育视为国家发展的宝贵资产,并给予应有的支持与政策保障,让独中教育能在更公平的环境中持续发展造福国家。”
蔡庆文:分校纾缓收生压力,雪隆华教迎新动力
雪隆董联会主席蔡庆文指出,雪隆区目前共有8所独中,多年来收生名额长期紧张,导致部分学生失去继续接受华文教育的机会;隆中华独中(艾美娜)分校的设立,将有效纾缓此一困局,为更多家庭带来选择,意义深远。

他强调,该分校采用与原校相同的办学模式,即以华文为主、辅以国文与英文,推行“三三制”教学,并确保课程设置与教学品质延续隆中华独中的优良传统,这也是分校获批参加统考的重要理由。
他说,统考是华文独中教育体系的核心,由董教总统一管理,为学生提供公平标准并兼具升学通路的文凭体系,并呼吁政府应重视独中子弟,珍惜人才,减少人才流失。
他表示,雪隆董联会全力支持隆中华分校参加统考,这不仅顺应华教的发展,也将为雪隆地区华教注入新动力,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母语教育。
出席者包括隆中华独中校长张梅莲、总务王志强、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教育主任陈云枫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