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3日讯)中国山东寿光市一处名为“静山”的地貌,因仅有0.6公尺高,日前在网上爆红,被戏称是“全国最矮的山”。消息曝光后掀起热烈讨论,许多网民直呼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块石头,甚至打趣说“一脚就能跨过去”,质疑为何能称为“山”。对此,寿光官方回应指出,“静山”早已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在地方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兼具独特的文化价值与象征意义。
据《都市快报橙柿互动》报导,这座名为“静山”的石柱,位于山东寿光市孙家集街道的一片田地里,长约1.24公尺、宽0.7公尺,,从地表突出的最高处仅有0.6公尺。

虽然外观矮小,但“静山”早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记载最早可追溯至1935年出版的《寿光县志》,其中记载:“县城西南八公里,孙家集与马家庄之间有一山石出地,名为静山。”在1992 年版本的县志里,也描述其地质特征,称这块岩体在地表以下逐渐向下延展,规模庞大且深不可测。
在地方民间,关于“静山”也流传著不少传说。据说在上世纪,有居民曾尝试沿著山体往下开挖,但即便深达三、四公尺仍未见底,引发乡绅担忧破坏风水与影响寿光形象,于是要求立即停工,并留下“静山无底”的说法。

另有一种说法指出,上世纪60年代,地质队在静山两侧进行探矿打井时,测得土层深达六、七百公尺,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这块石柱究竟是否深埋地下的猜测。
大批网民质疑“静山”名不符实,纷纷留言表示,“明明就是一块石头”、“一脚就能跨过去”。
对此,学界看法也不尽相同。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产业教授赵焘指出,寿光地势原本平坦,无明显山脉,“静山”作为当地唯一被视为“山”的自然地貌,长期被居民赋予特殊意义。他表示,“哪怕它只是块石头,寿光人也希望它是一座山,因为那是一种地方的情感寄托。”

不过,地理学界则持较为严谨的态度。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博士吕建树指出,依照学术上的划分,山体需达到一
定的高度标准:主峰相对高度超过1000公尺称为高山,350至1000公尺为中山,150至350公尺则属低山;若低于150公尺,只能划入“丘陵”或“岗地”,并不能被归为山。
中国地理学会多位专家则提醒,目前仅依靠肉眼观察或地方志的记载,仍不足以认定静山是否属于真正的山体,还需要透过专业的地质勘探与实地测绘,才能得到明确结论。
虽然它的外观看似只是一块小石头,但静山已在官方、学术与民间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至于这座被称为“全国最矮的山”究竟是真山还是假山,或许仍需等待科学调查才能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