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7日讯)中国汽车业竞争激烈,却因产能过剩,国内需求疲弱而滞销,经销商为增加销售管道,将大量已完成车辆挂牌手续,但里程数为零的新车转为二手车销往海外。业内人士批评,此举恐对中国汽车业造成多重负面影响。中国商务部日前发出通知,将对二手车出口实施更严格的监管,严厉打击将新车虚假申报为二手车的行为。
香港媒体报导,据中国商务部的通知指出,自2026年1月1日起,车辆在登记挂牌后180天内申请出口批准时,须提交与售后维修服务的相关资讯。通知还称,地方商务机关也将加强出口许可证发放,以及对出口商合规情况的监督。
新规旨在限制所谓“零里程”二手车的出口,有汽车制造商批评这种做法扭曲了市场。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今年6月的1场行业论坛上批评,“零里程”二手车出口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形象,还造成了海外市场的价格混乱。
5年暴增逾百倍
中国在2019年允许二手车出口后,就吹起这种“零里程”二手车的歪风,并随著中国电动车制造业的发展而盛行。宁波的1名汽车出口商表示,这些“零里程”二手车在海外市场,包括中亚、俄罗斯、中东和非洲,越来越受欢迎,并说“零里程”二手车通常售价较低,却不保证提供售后服务。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二手车出口数量为3036辆,随后逐年增加,2024年暴增至43万6000辆,其中约90%是“零里程”二手车。
中国汽车经销商协会(CADCC)14日在微博发文称,收紧的监管规定符合产业预期,并给予出口商1个月的宽限期,呼吁出口商遵守规定,以确保产业长期发展。
长期或构成重负面影响
分析指出,“零里程”二手车的出口模式短期内虽有助于去库存,长期而言将对中国汽车业构成多重负面影响,包括价格战恶化和品质危机,可能导致汽车制造商不惜一切代价追求销量,而影响产品品质和市场秩序,甚至引发信任危机。
中国汽车自媒体“汽车预言家”发文指出,“零里程”二手车在形式上已满足登记挂牌的条件,既可规避新车出口所需的高认证门槛,又能享受高达13%的出口退税,因此成为不少出口商的套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