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14日讯)华尔街投行巨擘——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团队公布最新测算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调关税施行逾6个月后,最终成本已有77%由美国端吸收,其中消费者负担占比约55%、本土企业承担约22%;其馀由海外出口商透过降价吸收约18%,另约5%被各种规避行为冲淡。
该行并预期,若新一轮关税上路,整体负担比例仍可能续升。报告内容提到,美国对铜、钢、铝与部份整车及汽车零组件加征关税后,企业为维持赚幅与现金流,多以调涨出厂价与缩减折扣应对,形成“上游原物料——中游制造——终端零售”的连锁转嫁。

消费端吸收比例最多
由于消费品价格较具黏性,消费者端吸收比例居高。
从企业角度看,无法完全转嫁的行业(如耐久财、汽车供应链)面临赚幅压缩与库存结构调整压力;对资本开支与雇用意愿亦可能产生递延效果。部份外商为保市占选择降价吸收,但幅度有限,难以抵消全面加征所带来的成本抬升。
通胀路径方面,关税对核心商品价格的推升先于服务项目显现,若叠加物流瓶颈与能源价格波动,短期通胀回落斜率恐放缓;不过在需求放缓与美元走势变化下,后续传导强度仍有不确定性。政策端对低所得族群的补贴与税务安排,将影响“实质购买力”的最终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