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13日讯)根据外媒报导,在全球金融秩序加速重组之际,全球央行资产配置正出现结构性转向,黄金于今年次在非美央行(不包括美联储)的官方储备占比,首度超越美债,为29年来首见的里程碑。这不是复辟旧制,而是一场“安全边际优先”的再平衡,预示未来储备体系将由单一货币锚定,转向多资产分散。
驱动力量有三。其一,主权财政压力居高不下。美国政府债务馀额已逾37兆美元(约156兆2700亿令吉),利息支出占预算比重升至15%以上,利率与汇率波动的外溢效应,放大单一货币资产的周期风险。
去单一货币依赖
其二,地缘政治与制裁风险抬头,促使各国提升对“不依赖任何主权信用”资产的配置权重。其三,黄金流动性与工具化程度大幅提升(期货、ETF、远期便利性提高),已能满足官方机构在安全性、流动性与可操作性间的平衡需求。
市场人士表示,全球央行已连续数季净增持黄金,购买动机自“对冲汇率波动”升级为“战略性去单一货币依赖”。这一变化同时伴随黄金对风险事件的敏感度下降与避险弹性上升:在通胀回落与利率回档阶段,黄金不再仅仅与实质利率单线对弈,而是由“制度性配置需求”提供底部支撑。

美元还未失宠?
就国际储备版图而言,黄金“反超”美债并非宣示美元全然失宠,而是重塑权重的起点:美元仍将是核心储备资产,但其边际定价权与波动传导效应,将由更多元的“黄金+美元资产+其他货币与超主权资产”共同稀释。对新兴市场而言,这意味著外汇储备管理更看重压力情境下的清算可得性与不受他国政策掣肘的安全垫。
分析员指出,若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高点徘徊、名目利率回落而实质利率震荡,官方部门对黄金的“结构性买盘”仍有续航力;一旦全球贸易与资本流动继续呈现区域化与在地结算的趋势,黄金作为“无主权、可跨区结算抵押品”的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