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6日讯)昌明慈悯RON95汽油津贴计划即将开跑,前经济部长拿督斯里拉菲兹担心新机制可能会助长黑市,但学者王建民博士却有不同的看法。
政府公布新汽油津贴机制之后,拉菲兹便提醒新机制或衍生新问题。合格民众获每月300公升津贴汽油的配额,可能会助长黑市。
不过,泰莱大学(Taylor’s University)客座教授王建民博士在接受《东方财经》访问时表示,透过个人身份证记录津贴汽油的购买交易,事实上是让购买过程变得更加透明。

交易透明 限制黑市规模
“虽然这不能排除汽油使用量较低的人士(例如摩哆骑士)代表他人(例如外国人或企业)使用其配额的情况,但与没有任何管制的情况相比,一个人最多只能购买到300公升的津贴汽油,可以限制黑市的规模。”
与此同时,王建民说,政府从新机制中所省下的钱,应该用于加强财务状况,以便实现在2028年将财政赤字减少至3%以下的承诺。
“估计节省金额介于25亿令吉至40亿令吉之间,来源是减少走私、向非公民收取更高油价,以及向每月消费超过300公升汽油的人收取更高油价等措施的组合。”
不过,他指出,关键问题在于政府是否愿意减少配额或纳入某种收入门槛,不再让高收入群体(T10/T15)享有每公升1.99令吉的津贴汽油,让政府节省更多成本。
每月300公升配额足够
此外,尽管外界质疑新机制配额不足,但王建民认为,这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将是足够的。
“初步估计显示,每月300公升的配额,对于拥有一辆迈威(Myvi)轿车的民众而言,每月可驾驶超过4000公里;对于拥有一辆宝马(BMW)内燃机引擎汽车的人而言,每月可驾驶约3000公里。”
他认为,政府在最初设定配额时是将额度设定在较高的上限,以限制超过配额的驾驶者数量,并允许他们享受汽油降价,至少目前是如此。
另一方面,王建民指出,禁止大型企业大量购买补贴汽油的影响是为了确保只有个人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新的补贴价格。
“这符合昌明政府在政策中摆脱津贴企业实体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