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5日讯)全球3大信贷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Fitch)把美国晶片制造商英特尔(Intel)的信用评级下调一个级别,从“BBB+”下调至“BBB”,评级展望为“负面”,距离被誉为“垃圾级”的不被机构推荐级别仅差两个级别的差距。
这表明,英特尔在维持市场需求与财务稳健性正面临重大挑战。这一评级下降对于正处于“内忧外困”中的英特尔来说,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市值不及超微三成
近两周前,英特尔刚刚公布2025财政年次季业绩。由于出现巨大亏损,晶圆代工业务挑战重重,在截至本周一收盘的1个月内,英特尔股价已经累积下跌11.36%,市值已经缩水至853亿美元(约合3606亿令吉),不到其主要竞争对手超微(AMD)的2866亿美元市值的三成。
尽管英特尔次季营业额有所回暖,止住了连续下滑的颓势,但钜额亏损与大规模重组仍然不可避免地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为了扭转困局,英特尔宣布了一系列“壮士断腕式”的改革举措,包括裁员15%、取消多个欧洲建厂项目,以及放缓美国俄亥俄州(Ohio)晶圆厂的推进计划。
然而,外界市场对于英特尔前景似乎仍然不乐观。
竞争加剧需求放缓
本周一,惠誉在其报告中把英特尔的信用评级调低,并指出,英特尔在维持其产品需求方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来自荷兰恩智浦(NXP)、美国博通(Broadcom)和超微等对手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全球消费性电子与企业市场需求成长迟缓,使该公司营运压力加剧。
惠誉分析员在报告中写道:“信贷指标依然疲弱,英特尔要恢复此前的评级,需要终端市场走强、产品升级成功,以及在未来12至14个月内把债务削减。”
至于另外两家世界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and Poor's)去年12月同样把英特尔的信用评级从“BBB +”下调至“BBB”,而穆迪(Moody's )去年8月也下调了英特尔的优先无担保债务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