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5日讯)台湾老龄人口就业特别难。据台湾劳工部统计,65岁以上老龄劳动参与率为9.9%,也就是10名劳动人口当中,老龄者不到1位,远低于韩国的39.4%将近4倍。有学者从3面向分析,社会刻板印象仍停留在“30岁主管管理50岁员工有困难”,多数企业仍存在“年龄歧视”。
台湾老龄化有多严重?台湾国家发展委员会的最新人口估算报告显示,台湾在今年正式迈入超高龄社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0%,亦即每5人就有1名老人。
此外,台湾自1990年开启的人口红利时期,也将在2028年消失,届时中高龄者与高龄者将成为劳工市场的主流。
日韩新老龄劳动参与率偏高
以65岁以上老龄劳动参与率而言,台湾为9.9%,远低于同为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后者分别为26.1%、39.4%以及32.5%。
其实,近年来中高龄及老龄者的就业意愿确实出现显著上升。根据台湾求职平台——104人力银行发布的《中高龄就业趋势报告》,去年中高龄平均每月应征人数逐年提升,近3年成长39%。不少高龄长者向往好莱坞电影《高年级实习生》(The Intern)以过去拥有的40年丰富经验,在下一个职场开启新人生。但是,在台湾现实中似乎说易行难。
“年龄歧视”观念作祟
世新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陈世能从3大层面分析。社会观念方面,多数企业仍存在“年龄歧视”,认为年轻人学习力强且成本低,然而中高龄者却被视为“过时”或难以管理,尤其在科技、数码转型、步伐快速的行业更为明显。
“一个30岁的店长需要管理一个50岁的员工,这可能会是一个挑战。”
以餐饮业为例,50岁的员工可能认为自己很有经验,不见得会服从一个30岁的店长,这反映了企业在聘雇中高龄者时,可能考虑到“难以管理”以及存在偏见的问题。
其次,中高龄者多数经验集中在传统行业等基层劳力或行政工作,这些职缺正好最容易被自动化取代,且就业市场上的新职缺常常要求具备数码能力,都让中高龄者难以即时衔接。
第三,即便台湾政府目前推动“银发就业”和“中高龄就业促进法”等措施,但执行面尚未普及,多数中高龄者不知道去哪里学、学什么,如何再就业。
高额关税雪上加霜
台湾另一个求职平台——1111人力银行的公关经理曾仲葳也观察到,受到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影响,让中高龄上班族对退休后可支配金钱的焦虑感更严重,因此让退休后希望重返就业市场的人数大增,也更愿意投入稳定性较高的正职工作。
然而,面临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台课征高额关税,台湾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约直言,最直接影响到的便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除了影响台湾在全球的竞争力,也导致裁员或是失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资深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