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美国最终决定对大马商品征收19%关税”这个标题时,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哇,好消息,原本说24%,现在只是19%!”。恭喜你,说明你已经陷入了这个荒谬世界的逻辑。
原本是赤裸裸的贸易惩罚,谈著谈著,竟然摇身一变成了“谈判胜利”?这就像一个人本来威胁要揍你五拳,最后只揍了两拳,然后你居然感激涕零,说:“他人还不错啦,其实挺克制的。”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本末倒置?没错,这就是我们此刻的处境。
不管多少关税都是坏消息
美国所谓的“解放日”关税,初版(对大马)是24%,最后定格在19%,在媒体与政府声明的包装下,突然变成“危机解除”的戏码。
但事实是,大马出口至美国的制造品、电子器件、家具乃至手套,现在都要为这19%的新成本想办法。
这不是“避免灾难”,这只是从一场严重车祸,变成骨折住院而已。
股市短期或许因为“坏消息没太坏”而反弹,但企业盈利、投资意愿、中长期经济预期,终究要面对这层现实的代价。
美式谈判经典:先打你一巴掌,再给你创可贴
特朗普政府精于此道:先放狠话制造恐慌,等你跪下求情时再“宽宏大量”减轻一点力度,这时候你就会觉得“是美国给面子”,甚至开始妥协更多领域来换一点喘息空间。
冷静看待“谈出来的灾难” 理性应对投资判断
我们不能被“少收一点税”就当作“成功护国”的表象给骗了。
就股市而言,这种消息会短期激发乐观反应,尤其是制造业与出口导向个股的股价,可能迎来技术性反弹。
但从中长期来说,我们建议投资者要看清:
- 哪些行业无法将关税成本转嫁出去(如家具、成衣、低附加值制造),这类股要避开;
- 哪些公司本身在东盟、欧美都有生产线布局,能转移出口路径(如某些电子代工服务(EMS)或科技股),反而是布局机会;
- 此次事件凸显大马依赖美国市场的风险,将加速企业全球多元市场布局。可以关注那些近年积极扩展中东、拉美、新兴市场的上市公司。
总结
在这个世界,有时候你不是赢了,而是没输得太惨。但是别搞错一件事:你还是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