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 29日讯)美日贸易协议虽为日本汽车业带来一丝喘息,但其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包括来自中国的全球性竞争,加上日本国内经济的结构性挑战,日本汽车业的硬仗才刚开始。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将对日本汽车关税从原定的25%降至15%,此消息一度引发日本汽车制造商股价狂飙。
短暂喘息长期仍严峻
然而,产业专家普遍认为,尽管这项协议为日本车厂带来短暂喘息,但其长期面临的严峻情势并未因此好转。
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日本和边境市场经济主管安格利克(Stefan Angrick)指出,美日贸易协议确实让日本车厂松了一口气,确保美国关税不会升至惩罚性水平。但他坦言,这并非一个“好消息”。
安格利克解释道,15%的美国进口关税仍远高于日本最初的起点,也高于多数人的预期。这意味著,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成本压力依然存在,并未完全解除警报。
中国竞争“最大威胁”
分析员们一致认为,日本汽车制造商面临的关键挑战,是来自中国日益增加的竞争。汽车资料分析平台iSeeCars资深分析员布劳尔(Karl Brauer)直言,低成本的中国汽车仍是日本汽车业和经济前景的“最大威胁”。
中国不仅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对关键零件和电动车创新的主导,正逐步挤压全球外国汽车制造商的市占率。
过去长期由丰田(Toyota )、本田(Honda)、日产(Nissan)等日系品牌独霸的东南亚市场,如今正被中国车款大举抢占。
根据PwC今年公布的报告,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和新加坡这六个东南亚国家的市占率,已从2023年的 68.2%降至2024年的63.9%。泰国市场的变化尤其明显,显示中国车辆正向日本曾经稳固的市场扩张。
除了东南亚,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出口市场澳洲也正受到中国的强力挑战。
澳洲汽车经销商协会(Australian Automotive Dealer Association)近期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35年,澳洲所有进口车将有43%来自中国制造,远高于2025年的17%。
相较之下,日本汽车在澳洲的进口比例预计将从2025年的32%下降到2035年的22%。这项数据清晰地揭示了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对日本传统市场的侵蚀。
国内经济结构性挑战
除了外部竞争,日本汽车产业也面临国内经济挑战,包括高通胀和疲软的消费支出,这与其他已先进经济体面临的情况类似。
布劳尔解释说,虽然像丰田这样的大型车厂在国内市场仍持续取得成功,但由于中国汽车业威胁日益加剧,日产汽车尤其容易受到冲击。
日产汽车先前因管理失误导致严重亏损,目前正计划关闭全球17座工厂中的7座,并裁员约 15%以进行重组,这无疑使其困境雪上加霜。
小型制造商压力更大
Lightstream Research创办人加藤绪男(Mio Kato)指出,整体而言,日本汽车产业的前景充满挑战。虽然丰田凭借其全球规模与多元化的生产布局,在应对上述挑战上具有相对优势,但速霸陆(Subaru)和马自达(MAZDA)这类规模较小的汽车制造商则面临更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