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家曾被知名投资管理人凯茜伍德(Cathie Wood)当成房产颠覆者、后来几乎归零的“AI炒房公司”吗?它叫Opendoor Technologies 。
就在过去的三个星期,它的股价从谷底飙升超过800%,几度触发交易熔断,社群平台上掀起一波“空头屠杀”的狂潮。

是谁在背后推动?是实质业务改善,还是一场华丽的泡沫回光返照?本期《邦你选股》,我们不谈信仰、不跟风喊单,我们只看筹码与逻辑,告诉你这只美股“疯子”的背后,到底有没有下一步?
Opendoor成“新一代GameStop”?
Opendoor飙涨堪称本月美股市场最大的黑马。7月初时还在0.6美元至0.7美元徘徊,如今短短数周冲上5美元,单日涨幅动辄超过120%。
与2021年的GameStop与AMC不同的是,这一次,散户与机构联手“围殴空头”。
推动力来自社群平台的病毒式传播。Reddit、X、Stocktwits上多名网红疯狂喊单,甚至知名对冲基金EMJ Capital的掌舵人杰克逊公然发布80美元目标价,引爆短线狂热。
Opendoor目前的空头占比高、流通量低,是典型易炒作结构。
Opendoor 如何被炒高?
Opendoor 是所谓 iBuyer(instant buyer)模式的代表,简单说,它用算法大规模购入二手住宅,再以略高价格转卖,赚取差价。整个过程高度数码化,并以人工智能模型进行估值与区域价格预测。
这个故事在低利率时期很“好卖”,曾吸引ARK重仓、软银注资。但利率一旦升高,房市停滞,Opendoor 就因库存贬值而巨亏,从最高点崩跌。如今投资者炒它,更多是赌利率见顶和AI重新赋能房产模式的“复活逻辑”。
适合投资吗?适合什么人?
Opendoor并不是一只适合长期持有的股票,尤其是它的基本面仍未摆脱盈亏不稳定、资本依赖性强的结构问题。但它却是极少数具备“炒作逻辑”和“热门主题”的小型股。
如果你是擅长交易结构的投机型投资者,Opendoor 是短线练兵的好教材;但如果你是稳健型投资者,更应该从Opendoor的火爆看见趋势的“影子”,即利率拐点可能催生更多新经济股的阶段性炒作潮。
总结
Opendoor 是散户对抗机构、AI挑战房地产、估值对赌未来的复合体。你说它疯了?或许吧。但疯子也会赚钱,只要你不是最后那个接盘的人。
热度是一把双刃剑,本期《邦你选股》只是提醒:市场可以疯,但你不能糊涂。
与任何投资一样,做出决策前进行彻底的研究,并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请读者买卖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