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1日讯)全球首富马斯克(Elon Musk)的生物科技公司Neuralink积极研究人类能否使用脑神经电波突破目前的使用局限,并已小有成果,但中国一家医院近期的实验,也成功追平Neuralink的实验成果。
北京市一家医院的电脑萤幕上,出现“我要吃饭”几个字,来自一名67岁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脑内信号,透过植入式晶片“北脑一号”转化为文字。
美国媒体《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这凸显中国在人脑科技领域快速追赶美国。
这项实验是中国人脑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北京人脑科学研究中心(CIBR)临床实验的一部份。该技术属于脑机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目前由美国公司掌握领先地位,但专家指出,中国正快速追赶。
“北脑一号”与Neuralink打平
该临床实验在3月进行,影片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拍摄,患者植入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线半侵入式脑机介面晶片。CIBR主任、临床实验首席科学家罗敏敏表示,市场对这项技术需求强劲。
“我们几乎被病人的申请信淹没,他们说这感觉太棒了,仿佛重新掌握了对肌肉的控制权。”
截至今年5月,“北脑一号”已有5名患者植入晶片,与Neuralink持平,但仍落后另一家已完成10项实验的美国公司--Synchron。
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神经科学教授里森胡伯(Maximilian Riesenhuber)指出:“中国不仅展现了追赶能力,甚至在部份领域具备竞争力,开始推动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