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汶玲是爱书人,总是会随身带著一本书。访问当天她从手提包拿出《追风筝的孩子》(The Kite Runner),说听闻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但一直没有拿起这本书的欲望,直到为Books on the Move整理书籍,第五次看到这本书时才真正开始阅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句耳熟能详的话,随著年纪的增长,也与我们越来越远了。为了拼搏事业,为了孩子与家庭,为了种种原因,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忘了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城中移动式图书馆Books on the Move在轻快铁站设立据点,希望以便捷的方式再次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重新拿起一本书。

若能在咖啡馆或地铁站找到一本吸引你,又可以带走的书,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Books on the Move是一个全球图书共享运动,从伦敦地铁站的Books on the Underground开始,发展至今已有逾20个组织在14个国家推行这项运动了。发起人Hollie Fraser一开始只想与大家分享自己读过的书,因此透过在地铁站藏书,让大家在找到好书的喜悦上增添一份惊喜感。

“我本身很爱看书,但开始工作后,日渐忙碌,慢慢与书疏远了。后来发现我每日上下班都需要花费两小时在地铁上,与其干等,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好好阅读。”马来西亚Books on the Move发起人高汶玲说,阅读改变了她,同时透过阅读发现国外有这个图书共享运动,进而萌生在大马推动的念头。

由于本地人对图书共享形式不熟悉,拿取书籍后并未归还,或一次性大量索取书本,导致图书馆的书架经常空置。图为吉隆坡中环交通综合总站的图书馆在星期五的空置状态。
由于本地人对图书共享形式不熟悉,拿取书籍后并未归还,或一次性大量索取书本,导致图书馆的书架经常空置。图为吉隆坡中环交通综合总站的图书馆在星期五的空置状态。

刚开始时,高汶玲效仿这项运动原本的做法,尝试将书本藏在咖啡馆、轻快铁站。“我藏书的时候并没有通知咖啡馆,某次被咖啡馆店主发现藏书,他们还特意上载到社交媒体上表示非常惊喜。”她在书上贴了自制贴纸标明可免费领取,阅读后再“归还”。“所谓的归还就是把它藏在其他地方,将这个藏书活动延续下去。”当身边亲友发现她正在进行这项运动后,纷纷踊跃捐书,让她有更多“存货”。尔后,她设置了社交媒体专页推广这项计划,获得网民的大力支持,更有不少人向她询问做法,索取贴纸。“我打印了一叠的贴纸,有人想要参与,就邮寄给他们。”高汶玲对人们的热烈反应感到高兴,只要能鼓励更多人响应,即便需要自掏腰包打印贴纸也愿意。

然而,她发现单凭藏书的方式所接触的人群有限,因此想到在轻快铁站设立图书馆,让大家可以轻易看到它的存在。“相信许多人跟我一样,因工作、生活忙碌而放下了书本,而轻快铁站每日有大量的人潮经过,我希望能透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想起阅读的乐趣,再次拿起书本。”高汶玲指出,全球20多个Books on the Move都有自己的定位和运作方式,而大马是第一个成立图书馆的。此举获得其他Books on the Move伙伴的赞许,并开始在当地推行。

由于人力有限,本地的Books on the Move仅设立在人流量最多的3个轻快铁站:吉隆坡中环交通综合总站(KL Sentral)、中央艺术坊(Pasar Seni)及安邦广场站(Ampang Park)。房地产公司Suez Capital认同共享图书的概念,因此领养了安邦广场站的图书馆,并将之搬迁到大学站(KL Gateway-University)2楼,Times书局的门口。

高汶玲经常会带著Books on th e Move的图书馆样板参与市集,向民众 解释其运作,并且呼吁大家踊跃参与阅读及捐书活动。其样板由Youth Made Malaysia学生设计,Biji-biji Initiative及Me.reka制作实体。
高汶玲经常会带著Books on th e Move的图书馆样板参与市集,向民众 解释其运作,并且呼吁大家踊跃参与阅读及捐书活动。其样板由Youth Made Malaysia学生设计,Biji-biji Initiative及Me.reka制作实体。

不鼓励大量取书 
有借有还才 有助推广

图书馆的摆设简单,有点像快闪店,途经的轻快铁乘客在看到合适的书本后可以带走,只要在看完后归还即可。“每一本书的封面我都贴上了#TakeReadReturn(领取阅读归还)的贴纸,就是希望大家阅读之后,能将它继续传阅下去。不过,并非人人都是轻快铁常客,民众也可用藏书的方式“归还”,让这本书可以继续带给其他人喜悦。”她鼓励民众在阅读这些书后,可以拍照上载到社交媒体,并分享读后感。“然后再#TakeReadReturn,让更多人知道这项运动。”

虽然能以不同方式还书,但她还是鼓励常乘搭轻快铁的民众让书本回归图书馆,好让其他民众也能感受阅读的乐趣。高汶玲透露,图书馆由去年8月经营至今,已上架逾4000本书,但还书率并不超过10%。“我每星期都会补货,偶尔会看到某一本已经借出的书再度回到书架上,但这非常少见。可能是这个概念刚开始,大家还没有还书这份意识吧。”虽然高汶玲与志工们每星期都会补上新书,但图书馆的书往往在周末前就被民众取完了。

无论是被隐藏的或书架上的书,都会贴著# TakeReadReturn的贴纸,提 醒拿到书本的民众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并将之归还。
无论是被隐藏的或书架上的书,都会贴著# TakeReadReturn的贴纸,提 醒拿到书本的民众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并将之归还。

访问当天是星期五,我们跟著高汶玲来到吉隆坡中环交通综合总站,发现书架上的书已经寥寥无几。现场有一名男子从轻快铁下来,熟练地走到图书馆,开始挑选,几乎把剩下的书本全放入书包。后来看到高汶玲前来“补货”,又挑了几本,书包里满满都是书。她见状便向开始与这位先生交谈,希望他不要一次性带走那么多书,把机会也留给别人。但该名男子说他是轻快铁常客,看完后会归还到中央艺术坊站。从言谈中,可听得出高汶玲对此的无奈感。图书馆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大众的阅读习惯,但有些人却为了一己之便,使其在补货后的短时间内又变得空荡荡。

捐书活动是Books on the Move旗下最多人响应的活动,庞大的捐书量让图书馆不曾缺货,但高汶玲希望有朝一日民众能自动自发看书、还书,形成自我持续营运的模式,无需再靠外来的力量。
捐书活动是Books on the Move旗下最多人响应的活动,庞大的捐书量让图书馆不曾缺货,但高汶玲希望有朝一日民众能自动自发看书、还书,形成自我持续营运的模式,无需再靠外来的力量。

捐书量暂时充足

“我经常会到一些市集摆档,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Books on the Move,同时鼓励大家前来捐书。”由于自家收藏有限,高汶玲经常向外“筹书”,用以填补书架上的空缺。她庆幸这是最多人参与的Books on the Move活动,就连出版社也参与其中,捐出高达2000本的儿童图书,也因此图书馆不曾面临缺货问题。“虽然大家踊跃捐书,但这股热潮始终会过去,我希望有朝一日这个图书馆不需要靠民众的捐书,能自我维持下去。”

由于一些条规限制,Books on the Move无法在地铁站内放置捐书箱,高汶玲只好不定期与各大书店合作,在店内设置捐书角落。“我们现在跟Times书局合作,4月底之前在那里捐书的人还能获得一些购书卷。”而作为图书馆领养者的Suez Capital公司则愿意在大学站图书馆旁摆放一个捐书箱,主要作为该站图书馆供给,但倘若其他图书馆面对缺书情况,高汶玲也可带走这里的书籍。位于Publika商场的Me.reka Makerspace也是捐书地点之一,唯该店面正在工程当中,捐书者暂时只能将书籍投放到大学站的捐书箱。

面对庞大的捐书量,高汶玲每星期都需要花费一段时间整理,分类出适合上架的书籍。“我需要将学术、宗教、争议性、含色情内容的书籍剔除,而这个图书馆也不含杂志和漫画。”她解释,不接受杂志与漫画捐赠的主因是杂志有期限,容易过时;而漫画则不符合Books on the Move鼓励阅读的宗旨。分类后,她还需要将书本拿到各个图书馆,每个图书馆各30本,单是想到要带著120本书游走几个轻快铁站,就觉得不轻松。

招募长期义工

“虽然我们也有义工,但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忙,所以都是不定期参与,一般都是我在负责。”高汶玲明指目前的义工人数不多,且多为大学生,无法定期服务,希望可以招募更多可长期配合的义工参与。“大学生一般没开车,因此一次最多能带走30本书,补充一个站的书籍。”未来,她计划设计出一套较为完善的义工服务系统,希望大家能在时间上相互配合,长期参与其中。“以后可能会变成有人负责筛选书籍、有人负责补货和排书。那我就可以花更多时间出席市集,宣传Books on the Move;或与一些单位商讨合作事宜。”

计划与中小学合作

“有人分享,他刚到吉隆坡工作,在轻快铁站看到图书馆,拿起了一本平日不会看的书籍类型。看完之后发现自己很喜欢,让他发掘了另一个世界。原来真的有人被书本启发,我想这就是让我坚持下来的理由。”

办非营利活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高汶玲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她想起当初与轻快铁公司Rapid KL洽谈时,耗费了一些时间来讲解,让他们明白设立图书馆对轻快铁乘客所带来的好处。紧接著下来,该公司便推出“Book Hunt on Rapid KL”计划,鼓励民众乘搭轻快铁去看书。“或许是Books on the Move启发了他们。”同时,吉隆坡被挑选为“2020年世界图书之都”,国家未来会更注重阅读方面的发展,这与Books on the Move不谋而合,成为支持她做下去的力量。她认为只要未来有越来越多人参与,这条路便不孤单。

早前,高汶玲更受邀参与国家图书馆代表大会,到现场分享Books on the Move的概念。“我其实很惊讶他们会邀请我去做分享,但这是一件好事,可让他们去思考图书馆的经营模式,它不一定要是一栋建筑物,可以是移动式、是一种运动,也可以是住宅式的。”高汶玲不敢奢望未来会设立更多的图书馆,但希望Books on the Move的概念能让人们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开始自己推行。“推行其实不一定是设立图书馆,你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这是最快、最有效的推广方式。”早前也有企业上门谘询,表示对这个概念感兴趣,想在自家公司设置,作为员工图书馆。对此,她乐见其成,只要能提升阅读风气,便是达到Books on the Move的宗旨了。

她相信阅读的习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因此计划在未来与中小学的图书协会或图书馆协会合作,一起办更多阅读相关活动。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