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这句名言套在杨秋隆(49岁)与佘珠丽(48岁)这对夫妻身上最不为过;20岁还是单身的杨秋隆返乡创设文具书店,5年后结婚,隔两年正式买下一栋3层楼店铺扩展经营,夫妻25年来同心一致拼事业,如今已是在雪霹两州共有15间门市分店,员工过百的文具书店商人,携手创造属于两人事业的一片天。

来自雪州沙白安南的杨氏夫妇,家族并非是文具书店起家,杨秋隆的父亲在沙白经营米粮店,他在初中三那一年开始,每逢学校假期都固定在巴生一家文具书店打工,直至中五毕业后,才正式为全职员工。

杨秋隆的大哥就在那间文具书店工作,他经大哥介绍在学校假期时才去文具书店打工。他毕业后转成全职数个月便辞工,转投帮忙在巴生开创文具书店的大哥。

他在大哥店里帮忙一年多,便在大哥鼓励和资助下,带著6000令吉返乡创业。起初,他租用父亲米粮店的半间店面开始事业,一步一脚印的筑起根基。

杨秋隆直言,他从未想过在巴生或其他地方创业,当创业念头萌牙时,就一心一意要回乡开始。当时,在沙白小镇上不乏文具店,但少有销售参考书,杨秋隆见此专攻参考书市场,再零售一些文具。

杨秋隆(右)与佘珠丽夫妇携手创造一片天。
杨秋隆(右)与佘珠丽夫妇携手创造一片天。

雪霹共15间分店

他说,创业初期,他的重点专攻沙白30多所国中、国小及华小,向校方积极推荐参考书,几乎每天风雨不改地勤跑学校,经过一段时日,渐渐取得多所学校的认可,向他采购参考书,从此打下事业的良好基础。

1985年创业的杨秋隆,创业基金约2万令吉,经过数年的努力,其文具书店在沙白逐渐打入学校市场。直至1992年,杨氏夫妇正式买下位于大街一栋3层楼店屋作为门市店,2及3楼分别作为办公室及货仓。

由于门市市场逐渐扩充,杨氏夫妇随后几年相继租下毗连两间1楼店面,扩大门市经营,形成今天的3间门市店面,除了文具与参考书,也卖起各式小精品,成为沙白首屈一指的大文具书店。

位于沙白的店名取为“秋贸易”,也是杨氏夫妇的首家文具店,接下来的这10几年,已经发展成雪霹两州共计15家门市店的规模,其中逾半都是买下店面做门市生意。

15家门市店,有两家在雪州的沙白和大港,其他13间分店全都在霹雳州各个乡镇,包括丹绒马林、安顺、仕林河、斯里曼绒、半港、打巴、美罗、冷甲、斯里依斯甘达、怡保,以及最远的跨至爱大华。

当中,怡保的分店刚于去年12月正式营业,与其他分店一样,都是两间店面作为门市。

杨氏夫妇对目前的15家分店规模,直言并不算多,俩人仍会继续拚搏,冀望未来继续增加分店,成为文具大亨。

杨氏的15家文具书店,通过夫妇俩亲戚加入股东,或是工作多年的员工调升为店长,以生意伙伴形式掌管分店门市生意,壮大分店版图。

佘珠丽说,目前员工人数逾百人,她与丈夫尤其欣赏老实、能干的年轻人,认为年轻人只要不怕吃苦吃亏,努力工作且肯拚搏,就不怕没有出头天。

位于沙白大街的“秋贸易”,共有3间门市店面,也是沙白首屈一指的大文具书店。
位于沙白大街的“秋贸易”,共有3间门市店面,也是沙白首屈一指的大文具书店。

曾遭同业打压 秉持诚信翻身

杨秋隆的文具书店业务并非一帆风顺,曾一度遭到大型文具批发商的打压,为了抢占市场不惜压价,甚至联合其他同业不卖参考书给他,当时令他的事业受到严峻考验;后来经他直接从中国进口文具、精品、小饰品,成功转型且造就今天的事业规模。

在2000年,霹雳州大型文具批发商抢占雪州滨海一带的市场,压价低额卖参考书,让当时还属小商的他难以抗争,生意逐渐下滑。

他说,霹商除了压价,还向其他书商下通碟不可卖书给他,他唯有转向远至槟州及吉隆坡的书商取货,虽然成本随之增加,利润锐减,但他秉持诚信的原则,无论如何都要交书货给学校及其他顾客,再难都不拖不断货。

他的这段辛苦期维持了两三年,之后决定不再专攻销售参考书,原本的零售文具则变成主业,转从中国进货各种的文具,再引进一些新颖的教科教材,以及各式小精品、小饰品,成功转型。

引进教材掀买气

佘珠丽说,自从转型成功后,她与丈夫这些年来陆续开分店,事业逐步稳定成长,当年原是被霹商打压,如今反倒是丈夫的“秋贸易”跨州进驻霹州抢市场。

她与丈夫每年4次都飞往中国义乌、广州、上海等地买货,并指对于市场必须要具备眼光独到,要了解会受欢迎的教材、精品等,才能站稳市场。“这一点,丈夫杨秋隆的眼光很好,之前选买进货的教材,之后都非常受欢迎,在市场上成功带动买气。”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