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外移,是许多小乡镇皆面对的窘境,位于雪州巴生港口外的吉胆岛也不例外,大部分年轻人“出走”后,甚少回流渔村发展;而年纪相差14岁的麦氏兄弟,则是仅少数长年在城市谋生后,不约而同厌倦了城市高压节奏,并带著身上不多的积蓄回到乡土开杂货店、开啦啦煎小食档,继而结婚生子,回归纯朴简单生活。

吉胆岛最鼎盛的时期,岛上有接近两万名居民,如今吉胆岛只拥有约7000名居民,其中只有约10%是青年,多数从事海产业及旅游业。

20多年来,吉胆岛的人口相继流失,有的迁移到城市居住谋生,甚至在城市落地生根,甚少再回到渔村生活,但麦氏兄弟则不同,虽长年在城市打拼,但终究没家乡的温暖,同在遭遇人生低潮时,他们决定选择回归家乡发展,开创属于自己的小生意。

这对麦氏兄弟,长兄麦发兴(50岁)及幺弟麦发进(36岁)与大部分岛上年轻人一样,基于留在岛上发展受限,在中学毕业后不作他想,先后远走新加坡工作。

长兄长待新加坡工作20年,幺弟则在蒲种和新加坡两地生活7年,俩人始终觉得,打工没有出头天,尤其在邻国会有矮人一截的无奈感,无论再拼博仍然无法完全融入城市生活。

回岛定居已有12年的麦发兴,年少16岁时在岛上家俬店打工,尽管老板包吃,但月薪仅有30令吉,等到年满18岁后,他决定到新加坡闯一闯,从当水喉维修员、救火系统技术员、冷气维修员学徒做起,到结束新加坡工作前,月薪已有3000多新币。

他不讳言,在新加坡打工除非是精英高知识分子,否则一般都会被雇主“看低”,内心始终都会有疙瘩。由于不想再受气,所以他便带著有限的积蓄返乡创业,与妹夫各投入6000多令吉合资开了岛上第一家水族馆。

小本生意够养家

他说,水族馆初期在岛上确实引起一股热潮,尤其深受小朋友欢迎,但买鱼养鱼热潮渐次退却,水族馆两年后结业。他也把资金转向开设杂货店,开店至今已将近10年。

诚如他所言,杂货店只是小本生意,但养家糊口尚算足够,加上过去当学徒的经验,平日岛民也会找他维修冷气,收入虽不定,惟平均每月额外能赚取数百令吉。

“杂货店不能赚大钱,但在小渔村还算能生存,岛民都是顾客,加上吉胆岛近年成为国内旅游热门景点,游客消费也是让杂货店继续能够经营的动力。”

麦发兴也是迟婚一族,在新加坡20年一直保持单身,直到返乡定居后,38岁时经人介绍结识印尼籍华裔妻子,婚后接连生育4名儿女,生活虽平淡,可也是简单、幸福的日子。

“从不后悔返乡创业定居,当时下决定时更没想过可能失败,始终认为失败了也没关系,一切可以从头再来,任何艰难都能熬过去。”

就是这份不怕失败的坚持,保持乐观、积极进取态度,麦发兴对目前的纯朴生活,感到知足意。

食档逐渐建立口碑卤鸭成吉胆岛游客必吃

幺弟麦发进坦承,回乡发展后,偶尔还是会眷恋城市的娱乐生活,毕竟吉胆岛上没有卡拉OK、戏院、酒廊或购物中心等,但每当感到沉闷时,他都会出海钓鱼,渐而培养出兴趣。

如今把钓鱼视为主要嗜好的他,非常享受钓鱼的过程,并乐于享受大自然的风景。

跟哥哥有著一样想法的他,甫踏出社会工作时,非常向往城市的繁华。麦发进先是到蒲种当学徒4年,累积经验后再转往新加坡打工,当时生活不算富裕,但比起岛上沉闷生活,可谓多姿多彩。

麦发兴开杂货店至今已将近10年,虽是小本经营,但是养家糊口尚算足够。(摄影:伍信隆)
麦发兴开杂货店至今已将近10年,虽是小本经营,但是养家糊口尚算足够。(摄影:伍信隆)

鼓励年轻人外闯

麦发进承认,在城市生活谋生多年,原以为就此落地生根,没有返乡定居的意愿,直到与老板一次闹翻而负气辞职,回岛短住一阵后,则料想不到从此就扎根在岛上,结婚生子。

回乡生活8年的他,当起渔民助手出海捕鱼,每趟获分20%渔获,很快地在半年后便买了一艘渔船,自己当老板并聘请一名助手,但渔民收入不稳定,不久后决定收业。

不过,从小在档口帮双亲煮卖啦啦煎和炒米粉的麦发进,一直喜欢煮炒,也自觉有这方面的天份,过去在新加坡当游子时,已是亲友们每次聚会所指定的煮夫,在卖掉渔船后,他便在吉胆岛上开设啦啦煎和卤鸭档口,逐渐建立了口碑。他说,卖卤鸭是因缘际会,当年他是请教中国友人教授煮法,没料到成为游客的必吃美食之一。除了啦啦煎和卤鸭,他也卖萝卜糕,生意稳定。

与长兄一样,麦发进也是返乡后才结识妻子,与泰籍妻子共育有3名儿女。他说,没有成功的要诀和大家分享,但他鼓励年轻人在外闯一闯,累积人生经验,最重要不怕吃亏,不要太计较,凡事自然会顺利。

麦发进在档口煎啦啦煎,在吉胆岛已建立口石碑,深受游客喜爱。(摄影:伍信隆)
麦发进在档口煎啦啦煎,在吉胆岛已建立口石碑,深受游客喜爱。(摄影:伍信隆)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