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殿堂,本应是追求真理、尊重证据与启迪智慧的所在。然而,当一名身居高位的教授在讲坛上以“古罗马人向马来人学习造船技术”这类毫无史据的言论自诩为“研究发现”,学术的尊严便被轻率地践踏了。

国际伊斯兰大学教授苏莱哈雅科声称,早在公元前1000年,古代马来人已是航海与造船大师,罗马人正是向他们学习造船技术。她甚至进一步主张,马来半岛的炼铁炉曾为维京人及俄罗斯人提供铁料;更离奇的是,她还宣称“古代马来人会飞”。这样的论述,不仅匪夷所思,更与任何可验证的历史证据完全脱节。

正如塔斯马尼亚大学教授詹运豪所言,这类言论“背离学术标准”,属于典型的民族浪漫化伪史学。更令人震惊的是,苏莱哈在过去十年间屡次发表类似言论,却未曾受到校方的正式审查或学术辩证。这种制度性的沉默,暴露的不仅是个人的偏差,更是学术伦理的失守。

当知识分子失去自律,学术便失去了公信力。马来西亚学术运动组织(Gerak)前主席莎丽法穆妮拉博士揭露,苏莱哈在2018年发表于《文明期刊》的论文中,竟将美国讽刺媒体《洋葱报》的恶搞文章当作“史实依据”。这一荒谬的引用,不仅暴露出其研究方法的粗糙与轻率,也象征著学术伦理的彻底沦丧。一个无法区分讽刺与史实的教授,却仍能在大学讲学、指导研究、享有终身教席,这无疑是教育体制的耻辱。

历史学者旺南利教授指出,造船技术的相似性多属“并行发明”现象,而非单一文化的传播结果。然而,面对这种基于证据与逻辑的科学解释,苏莱哈仍执意坚持“马来人启蒙罗马”的幻想。

当一位教授利用其学术地位传播未经考证的“文明神话”,便是在误导学生、污染学术环境。正如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讲师沙胡哈密所警告:“伪历史以幻想为基础,极具危险性,它让社会失去理性,也让国家在国际学术界蒙羞。”

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危机。教授不是偶像,而是学术诚信的守门人。社会之所以赋予他们尊敬与权威,正因为他们应以严谨的思考、诚实的求证为榜样。一旦这种信任被滥用,学术的根基便会动摇。

在知识被滥用、历史被幻想包裹的时代,教授更应以身作则,尊重真理,拒绝狂言。唯有如此,学术的灯火才能长明,继续照亮理性的道路。

陈仁杰

90后,毕业自马来亚大学环境工程系,现为大学研究助理。闲来无事喜欢思考人生。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