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时评人评论马华的10+6 ,火箭不如马华之说而后有前副教育部长特别事务官的反驳,事务官铿锵有词,字字珠玑打脸后,马华前副教育部马医生似乎坐不住脚了面书上陈述他马华在任的“丰功伟绩”,让我不禁莞尔。
增建和搬迁华小,我认同马医生之说,君子成人之美,不夺人之功,无论是谁在朝,华教都是副教育部长的一份使命,故我从不抹杀马华在朝时为华教的贡献,哪怕下野了,一些收尾工作是在希盟或团结政府时期去完成的。但马医生的选择性披露然后选择性失忆,实在严重,更甚的是,里面的内容一些错到离谱,一些则是过时了,马医生写东西都不检查下的吗?
其中蒲种培明华小、柔佛武吉英达培才华小、砂劳越桥南华小 、吉打巴林园培智华小、雪州乌冷呀吃18哩中华华小、槟城乔治市益华华小已在2024年2025年就陆陆续续开课,而雪州利民济礼仁园华小如无意外明年2026可以开课,砂拉越诗巫开南小学已动土。但部分学校搬迁的过程动辄超过十年之久,其中雪州乌冷呀吃18哩中华华小更是接近20年,马医生统统列入自己的“封神榜”还真是脸不红气不喘呢。
让我不禁要吐槽雪兰莪敦化华小,马华引以为傲的10+6之一的新华小,获教育部批准搬迁至Lot PT 15489, Eco Majestic的6英亩校地,建校工程早早已完成,当时在马医生在任时期却因土地问题未能获得马医生的“祝福”迟迟未能开课,至团结政府执政后才解决顺利开课。
而彭亨金马梳华小,马医生表示201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搬迁至直凉Bera的6英亩校地,“工程已经完成99% 预计2023年启用” ,目前还在为校地边界问题而奔波,即使开课后教育部也要操心学生来源,让人质疑当时的马医生是在怎样的考量因素上去支持学校搬迁至该地。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马医生把一些谈过看过,在任时期十画都没一撇的,如柔佛中央华小,2004年咸丰年前失败告终的个案也列在案内,要表达的是什么?(今柔佛中央华小已获准搬迁至新山区)太平老港培智华小呢?哥打丁宜边佳兰培民华小?雪州沙白安南培民华小呢?马医生在任时有否任何进度跟进可以汇报?马医生写完全国微型华小的名字,然后写开始物色校地但未果?
让人最吊诡的是,马医生只字不提马华引以为傲的10+6?在2018 年大选前为挽回民意而仓促推出的政治糖果当时希盟政府执政后,才发现许多“10+6”项目都只是“空壳计划”,教育部并未发出建校准证以及多所学校的土地问题尚未解决,否则郭鹤尧华小为何时至今日才完成土地转让?而时至今日征阳华小及金务大湾华小,经历数次朝代更替,才拿到正式建校批文动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