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沙巴一名年仅13岁的女生从学校宿舍离奇坠楼离世的新闻,让无数父母心头一震,虽然事件细节仍在调查中,但"校园宿舍霸凌"的联想,像阴影一样笼罩在公众心里,尤其是对于家里有青少年,甚至是孩子独自住校的宿舍生,心里难免总会有疙瘩。
这起事件发生在沙巴一所宗教寄宿学校,死者扎拉凯丽娜是于7月16日凌晨4时被发现昏迷倒卧在学校宿舍附近的排水沟内,送院隔天下午不治,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坠楼,案件是否涉及霸凌等,随著开棺验尸重新审案后,相信会很快水落石出。
有时在社交媒体上,不时流传著令人愤怒的校园霸凌视频,有孩子在课堂上被拳打脚踢,有的被推入厕所羞辱,旁边一群不大不小的青少年,身边的同学可能既是伙伴,也可能是施暴者或冷眼旁观者,用嘲笑、起哄甚至录像来助纣为虐,这些影像让人咬牙切齿,因为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时的冲突,而是对一个孩子人格与尊严的集体践踏。
身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中学阶段,最怕的就是他们面对霸凌,无论是肢体语言或者是精神上的霸凌,都可能会对受害者造成一辈子的创伤及阴影。因此打从我的孩子小时候,也因担心在他中学会面对霸凌,于是从小就让他学会跆拳道,到了中学终于熬到跆拳道黑带一段,也让他多了一个技能可以保护自己。
在防范孩子被霸凌的课题上,父母绝对是第一道把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会遇到各种人际关系的考验,而霸凌往往是在最不设防的时候发生,特别是在青春阶段,因此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敏锐地捕捉孩子情绪与行为的微妙变化。
曾经笔者在访问关于中学生被霸凌的专题,辅导员表示,孩子被霸凌是会看到一些"症状",比如说他们的成绩骤降、食欲减退、情绪低落、回避特定场合,甚至频繁请假,这些都可能是遭遇霸凌的信号。
因此,父母必须主动、持续地关注孩子的生活细节,不放过任何异常的情绪与行为信号。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是毫无条件的,他们才会更有勇气面对霸凌、拒绝屈辱、寻求帮助,而我们作为第一道把关的人,"你不是一个人,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在你这边。"
很多时候,孩子拒绝透露在学校被霸凌,一是可能觉得说了也帮助不大,二是担心父母知道了跑去学校质问,但治标不治本让他们往后面对更难堪的霸凌事件。
因此,要帮助孩子面对霸凌,父母首先要让他们明白,沉默和忍耐只会让施暴者更嚣张。遇到霸凌时,要勇敢收集证据,包括录音、视频、照片、聊天记录等,这些都是日后维权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我们可以捍卫我们的权利,表达不满和寻求帮助不是"告状",而是保护自己与尊严。
其次,当孩子或父母向校方投诉却发现迟迟没有行动,甚至被掩盖事件时,父母必须果断介入,成为孩子的后盾。除了继续向校方施压,还可以直接上诉至教育部,教育部设有反霸凌投诉专线及线上平台(http://aduanbuli.moe.gov.my),这是家长与学生的重要渠道,让问题被更高层级关注,防止校内处理不力或事件被压下。
父母的态度,往往会影响著孩子是否有勇气面对霸凌,若父母选择沉默、轻描淡写,孩子便可能学会压抑与退缩,我们要成为那第一道敏锐察觉的把关人,也要是他们会被霸凌最后、最坚固的防护线,无论外界多么险恶,这道防线永远不会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