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关于“名校高学历者失业率创新高”的话题在新闻上一直被报道,数据显示,美国在2025年初,22–27岁大专毕业生的失业率升至5.8%,创四年来新高,令人讽刺的是,失业最高的不是大专文凭,反而是那些拥有学士、甚至硕士博士以上学历的“高知识分子”。

而英国也面临同样的困境,2025年应届毕业生的工作机会比去年锐减33%,大型企业纷纷大砍新人招聘名额,ChatGPT问世短短两年,初阶白领职缺骤减三分之一。

这一切并非经济萧条所致,而是AI技术正在悄然重塑职场结构,当企业能用一个AI取代三名助理,雇主自然不再需要大批初级人才。

在这波AI革命下,英伟达创办人黄仁勋的观点发人深省,他日前受访时指出,在未来的职场中,有三类人将首当其冲地被AI淘汰。首先是没有主见、只会照表操课的人,这类人依赖既定流程与指令,缺乏重新定义问题的能力,极易被AI所取代。

其次是不会提问、无法与AI深度互动的人,黄仁勋直言:“我90%的工作,都是在提问。”未来,人与AI的差异关键在于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决定了你能否有效掌控AI,而不是被其牵著走;第三类则是懒得学习、把AI当成答案机器的人。

这几年,我越发意识到,卷学历,不如卷技能,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但可以很快找到工作的,就是那些拥有一技之长,依然在自己的领域活得游刃有馀。

我认识一位翻译同行,是翻译本科毕业生,满怀热情地踏入职场,却发现现实远比想像残酷,毕业后不仅找不到翻译的正业,连一份兼职项目都难,投出的履历石沈大海,她告诉我,打算再去攻读翻译硕士,甚至未来想念翻译博士,希望靠更高的学历增加竞争力。

但在这个AI全面渗透的时代,翻译行业早已发生质变,传统笔译的需求在萎缩,市场更青睐的是“会口译”“能多语”“精AI”的复合型人才。在AI时代,学历不再等于竞争力,企业不再迷信高学历,他们要的是”马上能用、马上能上手”的实战型人才,企业现在要的是能与AI协同工作的“多技能跨界者”,而不是只会考试的“高分低能者”或者是有高文凭学历的学霸。

这个时代已经变了,我们不要再执著于考上名校、读到硕博才算成功,真正能改变人生的,从来不是文凭,而是你肯不肯为一个技能努力到底,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这个时代去尝试新的路径,你可以利用业馀时间学习更多AI的工具,做兼职接案、在社交媒体开设博主账号、利用网络开线上课程,甚至写电子书、做知识付费,当你在主业无能为力时,这些”技能副本”就可能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

未来的职场,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只为具备AI技能的人开放,如果你不懂AI,不懂如何提问,不愿持续学习,那不是AI淘汰了你,而是你主动选择了被时代淘汰。

林艾萱

毕业于博特拉大学大众传播系,拥有18年媒体经验,曾任职多家报馆记者及乐活志主编,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及专栏作者。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